在河南濟源太行山、王屋山海拔200米至1000米的壤土或沙壤土中,有一種可藥用植物――冬凌草。研究證明:濟源冬凌草富含36種有效藥物成分,其冬凌草甲素、乙素含量在全國同類植物中最高,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及抗腫瘤之功效,1977年冬凌草被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其中藥材產地項:河南省濟源縣太行南麓。研究證明:濟源冬凌草種群獨特,品質地道,其甲素含量比其它地方同類產品高50%。
冬凌草屬唇形科香茶菜屬植物碎米椏種,因其在冬季草上結冰凌而得名。關于冬凌草有很多傳說,從移山的愚公到孫思邈,從魏蜀吳征戰到八路軍殺敵御寇,冬凌草都發揮了醫傷、消炎的作用。
濟源冬凌草葉邊呈鋸齒狀,葉狀卵圓形,葉背有白色絨毛,葉脈細小,氣微香,食之很苦。其它地方產的冬凌草葉大,葉狀長橢圓形,葉背無絨,葉脈較大。
濟源冬凌草富含多種有效活性成分。通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河南中醫學院等科研機構多年研究證明,濟源市產的冬凌草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的指紋圖譜和其它地方產的冬凌草完全不一樣,有效成分豐富、含量高,種群獨特,品質地道。
濟源冬凌草的冬凌草甲素含量≥0.5%,迷迭香酸≥0.8%,水溶性浸出物≥30.0%。特別是冬凌草甲素含量最高,比其它地方產的冬凌草甲素高50%。
濟源冬凌草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及抗腫瘤之功效。1977年,冬凌草被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并編入《全國中草藥匯編》。
濟源冬凌草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審查合格,于2006年4月發布了批準公告,予以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原標題:清熱解毒冬凌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