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清乾隆三十年,也就是公元1765年,天下首富的晉商,聯(lián)合大西北陜西和甘肅的商人,集資在河南開封的明中山王徐達后裔府邸的舊址上,修建了山陜甘會館。
不知從何時起,古代三國故事中的關(guān)羽成了中國百姓心中的偶像,被奉為了武財神。山陜甘會館中也有這么一座為歌頌關(guān)羽而建的牌樓。可是,它的名字卻不怎么大氣,名叫“雞爪牌坊”。別看名字不起眼,這座精美的牌坊卻是整個山陜甘會館最引人注目的建筑,關(guān)于它的興建,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清乾隆年間,在開封做買賣發(fā)大財?shù)纳轿鳌㈥兾骱透拭C籍的商人們,集資籌建了一座三省同鄉(xiāng)會館。關(guān)羽是山西解州人,為了求得這位同鄉(xiāng)財神爺?shù)恼疹櫍敶髿獯值纳倘藗儞P言要為關(guān)老爺在會館中建一座世上獨一無二的牌坊,為此公開招標。
有個土生土長的年輕木匠,雕出來的花鳥蟲魚,活靈活現(xiàn),人送綽號“神雕手”,“神雕手”暗中較勁,一口氣設(shè)計了幾十種樣式,都覺得拿不出手,心里非常別扭。
那時的開封,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愛玩斗雞。這天,全城斗雞打擂,爭奪“狀元”,“神雕手”也去觀看。
斗雞場設(shè)在大相國寺里,觀眾人山人海。兩只斗雞在場內(nèi)拼命廝殺。一只綽號“猛張飛”的斗雞打敗了所有的對手,當上了雞王。它渾身烏黑,兩腿粗壯,鐵爪抓地,支撐著龐大的身軀,堅如磐石,穩(wěn)如泰山,好不威風(fēng)!“神雕手”盯著它發(fā)呆,眼前的斗雞王似乎忽然變成了一座奇特的牌坊。他心里一動,轉(zhuǎn)身就往家跑。
一連幾天,“神雕手”獨自悶在小屋里,比比畫畫、刀砍斧鑿。到了開標的日子,各地工頭聚集在會館里爭標搶活,但沒有一個使股東們滿意的。正在這時,“神雕手”上前打開了包袱,亮出他的杰作。眾人眼睛一亮,都被這座造型奇特的模型吸引住了。
不久,一座雄偉壯麗的關(guān)公牌坊矗立在山陜甘會館院子正中。六根柱子好似斗雞雞爪,抓地生根。每根柱子又以抱鼓石環(huán)護,天塌地陷也不礙事。中樞高聳,五座樓閣重疊相間,飛檐斗拱,富麗堂皇。特別是“神雕手”施展他的拿手本領(lǐng),在所有的磚、石、木上雕刻了一幅幅關(guān)云長也就是關(guān)羽的故事。刀法細膩,畫面生動,人物栩栩如生,故事引人入勝。【原標題:國寶檔案:山陜甘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