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泉石窟,他義務守護33年
2014/9/28 15:49:5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核心提示:在偃師南部的萬安山下,有一個不起眼的村子名叫水泉村。遠近聞名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水泉石窟就在這個村子里。今年64歲的師廣耀是水泉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可他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從1978年開始,義務守護水泉石窟33年。
斷壁上的石窟
水泉石窟坐東朝西,位于南沙河東岸的萬安山斷壁上。窟深6.5米,寬4.8米,高12米。窟內后壁正中雕有兩尊主佛:左佛通高5米,右佛殘高3米。石窟內還刻有大小佛龕400余座,龕內造像多為一佛二弟子,還有不少交腳彌勒造像。龕楣及近側多刻有飛天、化生、蓮花、幃幔、纓絡,佛座下有金剛力士、臥獸等。水泉石窟體現了北魏石刻藝術特點,開鑿年代從北魏至北宋。
守護人師廣耀
17日上午,在師廣耀帶領下,我們沿一條小路來到水泉石窟,只見石窟內打掃得干干凈凈。師廣耀幾乎每天都要到石窟轉轉,打掃衛生,修整樹木,平整路面。師廣耀說,他要是哪天不來石窟轉轉,就像少吃了一頓飯,心里特別扭。即使外出辦事,他也會給妻子打電話問問情況。
從師廣耀家通往石窟的這條小路,從他家的田里穿過。以前來參觀石窟的游客都要從山上繞過去,很不方便,師廣耀就在自家田里開了這條路。
有一年冬天的晚上,正在熟睡的師廣耀忽然聽到家里的狗叫個不停。擔心石窟發生狀況,他一骨碌從被窩里爬出來,一手拎著鐵锨,一手拿著手電向石窟跑去。打文物主意的人都是亡命之徒,當時他心里七上八下,于是出門時用锨在石頭上拍了3下,想警告對方“我出動了”。可他追上去后才發現,面前是條野狗。
曾有人找到師廣耀,要和他聯手盜掘古墓,“平分好處”。師廣耀嚴詞拒絕:“別說這里沒有古墓,就是有我也不能干。”師廣耀還厲聲追問對方的底細,對方灰溜溜地走了。
“就圖個心里踏實”
師家并不富裕,一頭能繁母牛是他家的主要經濟來源。“母親今年92歲,媳婦身體也不太好,我腰椎還有問題。”師廣耀說。
走進師廣耀家,只見一張大桌子上凌亂地放著書本等物品,一臺電視機放在一張斜著的桌子上,緊挨著一個發舊的柜子,屋頂上還吊著一袋子藥品,這就是他的主要家當。
不為名,不為利,守石窟為了啥?師廣耀說,他小時候經常到石窟附近看熱鬧,也經常和伙伴們到石窟里玩。1978年,崩山開礦的聲聲炮響打破了這個村子的寧靜,一種責任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水泉石窟是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必須保護!他想盡最大的努力讓石窟保持原樣,就這樣,一守就是33年。
“前幾年,水泉石窟像一座危窟,打個雷,石窟頂上的石頭渣子能掉半天,人都不敢進。遇到雨天,整個石窟像個泥潭。”師廣耀說,后來國家出資對石窟進行維護后才成了現在的樣子。
33年守護為了什么?師廣耀淡笑著說,就圖個心里踏實。“沒事的時候來這里轉轉心里可舒坦,就是和人鬧別扭了,一個人在石窟里呆一會氣就消了。”師廣耀說,他對石窟就對像對家人一樣,有感情了。
“別看我今年六十四了,身體還很硬朗,再守一二十年沒問題。”師廣耀說。讓他心中犯愁的是,他所住的村子目前準備搬遷,三五年后人們會搬出這個村莊。師廣耀擔心離石窟遠了,再來看護石窟不方便。“在石窟附近有間草房能讓我吃住就好了。”師廣耀說。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洛陽日報 2011-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