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娘捏的面人活靈活現 本報記者楊東華/攝
一個普通的面團,到了鄭州工農路社區王鳳枝大娘手里轉瞬之間就變成了藝術品。18年來,王大娘就是靠這一手養活了一大家人。1000元學會捏面人
說起60歲的王鳳枝大娘,在工農路社區很多人都認識,就因為她有捏面人的絕活。
說來你可能不信,王大娘捏啥像啥,栩栩如生,尤其是面部表情,更是活靈活現。昨日,在王大娘的“陋室”里,王大娘讓記者大開眼界。
揪了一團面,搓、揉、擠、捻,隨便幾下,2008奧運吉祥物“福娃”的雛形就呈現出來,再用一個特制的工具輕輕一點,有了眼睛的“福娃”頓時活了。
“太神奇了,大娘你是咋練的?”工農路社區的黃國萍問。王大娘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拿出了一套《西游記》人物造型讓大家看,看著頑皮的孫猴子,一群人更是嘖嘖稱奇。
王大娘說,她第一次接觸捏面人是在1988年,當時42歲。她偶然碰見了一個“跑江湖”的民間藝人,看著他捏出來的面人非常暢銷,沒有工作的她頓時萌生了拜師學藝的念頭。后來,民間藝人被感動了,收了王大娘1000元學費后,教給了她捏面人的技藝。
靠手藝吃飯大娘拒吃低保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受到師傅指點后,王大娘決心要干出名堂來。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刻苦鉆研,王大娘捏面人的手藝日臻成熟。
王大娘當時想,丈夫下崗了,孩子尚小,如果能把面人換成錢,一家人的生活不就改善了?
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王大娘開始在學校門口擺攤了。一只小鳥3元,一個卡通物4元,想不到招來了很多人來買,看著第一天收入的30元錢,王大娘激動了幾天。
捏面人最讓人頭疼的是人物面部表情,為了把面人捏活。王大娘日思夜想,悉心揣摩,電視中的人物、連環畫中的人物,都是她學習的模本。
幾年之后,王大娘不但能恰當處理常規造型,《西游記》、《紅樓夢》、《楊家將》中的人物,她捏啥像啥。不僅臉部表情、胡須眼神,就連人物身上佩戴的裝飾品都栩栩如生。
“就因為靠手藝能掙來錢,盡管丈夫早就下崗,18年來王大娘拒吃低保。”工農路社區的黃國萍說。
后繼乏人王大娘有點兒急
靠捏面人王大娘成了“名人”,但是王大娘最近有了塊心病。
“兩個女兒一個都不愿意學,我今年60歲了,真害怕手藝失傳了。”王大娘說,捏面人是中國的民間藝術,不但用料簡單,學起來也很容易。
現在,她希望那些有志學習捏面人者,能和她切磋,“這樣也不至于我的技術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