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許昌:讓“中國花木之都”叫響全國

2012/4/11 16:10:28 點擊數: 【字體:


許昌:讓“中國花木之都”叫響全國
國家苗木栽培標準化示范區鄢陵現代名優花木科技園

許昌:讓“中國花木之都”叫響全國
        第十一屆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主會場、國家4A級景區許昌鄢陵中原花木博覽園       
 
    2010年9月6日,許昌被命名為“中國花木之都”,成為中國花卉產業發展史上第一個“花木之都”,也是目前唯一的“花木之都”。
        
    許昌發展花木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哪里?為什么許昌能成為第一個“中國花木之都”? 

    規模優勢明顯著力打造花木產業的“航空母艦”
        
    截至目前,許昌的花木種植面積已達到90萬畝,僅許昌花木生產核心區鄢陵縣花木種植面積就達到60萬畝,而鄢陵花木業發展的重心鄢陵現代名優花木科技園區的建設規模就達到10萬畝,甚至比全國其他重要花木主產縣全縣的花木種植面積還多。
        
    2007年8月,鄢陵縣首先創新發展方式,啟動了名優花木生產科技園區建設。園區啟建伊始,目標就不同凡響:建成全國最大的花木標準化生產區、集約化示范區、新優品種展示區、生態旅游觀光區,在繼續擴大花木生產總量的基礎上,引領全國高檔花木產業;探索新農村建設的路子,確保土地增效、農民增收、企業受益,著力打造花木產業的“航空母艦”。
        
    至此,這個涉及6個鄉鎮、65個行政村,面積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萬多畝,承載著鄢陵人希望和夢想的名優花木科技園區華麗現身:栽植花木1.5億株,引進國內外花木新品種120多個,實現土地流轉面積9.5萬畝,完成總投資 13.5億元。去年9月被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命名為國家優秀農業標準化示范區。
         
    林海園花木公司是第一家入駐科技園區的企業。當時,剛剛大學畢業的南宏海正好在附近的孔村任村支部書記助理,便說服父親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第一個報名入駐新科技園區,苗圃種植面積由原來的十幾畝,一下子發展到近700畝。由于是首批入駐,苗圃位置不錯,位于科技園區東大門北側,離311國道不遠,交通十分便利。入駐新科技園區后,他家的生意更是蒸蒸日上,目前已完成花木投資1000多萬元。9月15日,在連綿的秋雨中,已當選為省九次黨代會代表的南宏海告訴記者,以前的花木基地才十幾畝,檔次也比較低,現在依托科技園區的名氣,花木的檔次也有了極大的提升。
       
    名優花木科技園區更是吸引了大批省內外的花木種植企業前來投資興業。目前科技園區已有河南龍源、寧夏森淼、甘肅宏圖偉業、上海樟晨、浙江天億林牧等153家企業入駐,其中占地面積1000畝以上的18家,500畝以上的37家,外地企業占四分之三。
         
    規;N植使鄢陵成為中國花卉流通的一個市場“高地”。不少園林綠化施工企業表示,如果在北方地區簽下一個綠化大訂單,采購苗木時很自然就想到了許昌、想到了鄢陵,那里就如同一個綠化苗木大超市,種植規模大、品種十分豐富,可以一次采購齊所有苗木。
     
    文化底蘊深厚為現代花木產業奠定堅實基礎
      
    只要向外地人說起鄢陵花木種植歷史,當地人都會不自覺地流露出驕傲的神情。
      
    鄢陵花卉栽培始于唐,興于宋,盛于明清。
      
     唐代,鄢陵就有了大型綜合園林進行花木栽培。宋代,鄢陵出現了專以養花為生的花農。據有關史料記載,一株蠟梅從許昌運到開封,賣給皇族貴胄之家可以獲得紋銀六兩。當時,一兩紋銀可以兌換375公斤白米,種一株蠟梅可以讓一個5口之家過上十分富足的生活。所以,種蠟梅的農民在當時是社會上真正的“白領”。
    
     金元時期,民間花卉種植出現低谷,花卉僅在寺院、官紳之家的園圃里得到種植。而明清時期,鄢陵花卉種植再度興盛。明代,不少進士及第者在鄢陵老家置田辟園,把很多奇花異草帶回了鄢陵。清代,鄢陵的蠟梅被作為貢品送到宮廷,一些技術精湛的花農被召入皇家御花園當花師,鄢陵花卉更是名聲大振,有“花縣”的美譽。
       
    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鄢陵現代花木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數百年來,鄢陵花農積累了豐富的栽培管理技術經驗。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陳俊愉曾說,中國有“世界園林之母”之稱,而鄢陵傳統花木栽培技藝是中國園林技藝的主要構件。傳統技藝的傳承,打造了許昌花木業的又一核心競爭力。
      
    許昌花農不僅嫁接技術嫻熟,花木造型技藝也十分高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鄢陵人獨創的礬肥水配制與使用方法,可以使柑橘、杜鵑等南方喜酸性花木在北方生長得枝繁葉茂,解決了南花北移的大問題。
        
    以鄢陵為代表的許昌花木種植者不但注重傳統栽培技藝的傳承,更加注重現代栽培技術的創新。在許昌,容器育苗、組織育苗、立體化套種等現代栽培管理技術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花木種植領航“中國花木之都”實至名歸
        
    花木產業的發展極大帶動了全市旅游產業、會展產業和休閑商業的發展。許昌按照“做精做美旅游產品,做細做優旅游服務,做大做強旅游產業”的思路,大力發展市域經濟,形成了以花木改善生態、以生態承載旅游、以旅游激活三產的產業鏈。可以說,許昌的各項產業都浸染了花木的碧綠底色。
       
    許昌市委書記李亞說:“以生態承載旅游,以旅游激活三產,既能促進當前消費需求增長,又能增強可持續發展后勁,是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目前,許昌市已涌現大鴻寨國家森林公園、禹州市森林植物園、襄城縣紫云山森林公園、鄢陵中原花木博覽園等一批生態旅游觀光點,年接待旅客330萬人次,旅游收入達16億元。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許昌沒有名山大川卻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為什么一馬平川的中原城市許昌會成為“中國森林城市”和“全國綠化模范城市”。
       
    2001年以來,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每年都會在許昌鄢陵舉辦,這已成為許昌乃至河南省的一張名片。2010年的第十屆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累計簽訂合同金額達到202.8億元,參展企業達2300多家;ú⿻䦟υS昌經濟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
      
    由國家林業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將于9月26日至27日在鄢陵隆重舉行。屆時,將有來自全國各地和荷蘭、澳大利亞等國的花木專家、客商云集鄢陵,通過花木交易、高層論壇、插花大賽等活動,共同見證許昌“中國花木之都”的獨特魅力。
      
    著眼未來,許昌將在提升花木集約發展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強化現代市場導向、培育特色品牌等方面再下工夫,致力打造永不落幕的花博會,托舉起中國花卉業更加美好的未來,真正讓許昌成為中國一流、在國際上有影響的“中國花木之都”。(原標題:許昌:讓“中國花木之都”叫響全國)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南日報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