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翎關因何得名,現(xiàn)在也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和大雁無關。有一種傳說倒是有些個道理,雁翎關,應是崤(yao)嶺關,雁(yan)崤(yao)音近,被當?shù)乩习傩照`傳,演變成了雁翎關。仔細琢磨老家的口音,也不怎么像。陜縣縣志記載的雁翎關,兩邊山勢陡峭,層巒疊嶂,現(xiàn)在看來,有山巒,但并不陡峭,有樹林,并不茂密。怎么看,也不像個險峻的關隘。
雁翎關的北側山崗上,有一座圓丘狀古墓是西夏的第十五代君王夏侯皋。那時,部落間戰(zhàn)爭頻繁,夏侯皋是在率部同敵對部落作戰(zhàn)中殞命而葬于此地的。包括郭沫若在內的知名學者,也都到雁翎關考察過夏侯皋的墓穴。
關于雁翎關的傳說很多,有些還很古怪。雁翎關關口東邊不遠的山里有條溝,名曰燒驢溝。之所以取名燒驢溝,是因為武則天當年從長安東遷洛陽,路過雁翎關時,肚子隱隱作痛,不得已,便在燒驢溝歇息,未曾想,肚疼加劇,且產下一嬰兒,此嬰兒驢頭人身,哭聲近似驢鳴,武則天怕人恥笑,便燒了此嬰,于是這條溝就被老百姓稱之為燒驢溝了。(原標題: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