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樓下話“忠義”系列之一 曠世大節春秋樓
2013/7/26 12:01:0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前言2007年6月1日,在漢魏故都許昌,由許昌市政府主辦的中國三國文化周拉開帷幕。文化周期間,還專門舉辦了三國文化旅游區域協作論壇、三國文化學術研討會等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三國文化研究專家參加了這樣的盛會。
這樣的活動,再次將許昌,將這個有著濃厚三國文化氛圍的城市呈現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人們的面前。“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因為地處中原腹地,因為平原沃土物華天寶,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迎漢獻帝建都許昌,并在這里三下求賢令,廣羅天下人才,“修耕織以資軍需”,實現屯田,最終完成了統一中國北方的大業。
也正因為此,一百二十回的《三國演義》,其中五十回故事發生在許昌。
但許昌成就的,不只曹操,還有很多英雄人物,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就是關羽。
雖然關羽只到過許昌兩次,但他一生里最為光彩的華章,卻都是在許昌寫就的。春秋樓關公讀春秋、灞陵挑袍等,這樣的故事情節都發生在許昌,而這樣的故事寫就了關羽的千秋大義,成為一個民族大忠大義的經典。
三國文化周期間,記者也湊了份兒熱鬧,再次來到春秋樓,重溫一千八百年前的那個歷史故事。
春秋樓——許昌的標志性建筑
2007年6月1日,樹影婆娑、繁華競呈,被詩意、悠閑和安寧點綴著的許昌春秋廣場上,卻熱鬧非凡,由許昌市政府主辦的中國三國文化周在這里舉辦了隆重的開幕儀式。
開幕式上,一套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古代少兒故事郵票——《孔融讓梨》也舉行了首發儀式。
孔融讓梨,這個幾乎婦孺皆知的經典故事,透視出中國泱泱大國禮儀的根深蒂固和廣泛的群眾基礎。
而這樣的一個郵票首發儀式,選擇在許昌的標志性廣場——春秋廣場舉辦,不管主辦者有意無意,它都注定帶有某種象征意義。
因為廣場依托的是春秋樓,春秋樓又是當年關羽歸附曹操在許秉燭達旦、夜讀《春秋》的地方,更是一個創造了中華民族大忠大義的地方。
東漢建安五年(200年)春,曹操東征劉備,下邳之戰劉備兵敗,投奔了袁紹,關羽和劉備的甘、糜二夫人則被曹操俘虜,來到許都。因為寵才愛將,曹操對關羽禮之甚厚,可謂上馬金、下馬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先拜他為偏將軍,后又表封為漢壽亭侯,并賜給他一處宅院,讓他與兩位皇嫂同住一宅。關羽為了避嫌,將宅子分為兩院,讓兩位皇嫂住內院,自己住外院。院中有一樓,因為關羽常在其中秉燭達旦、夜讀《春秋》,而得名“春秋樓”。
如果說“孔融讓梨”昭示的是對于青少年價值追求的倡導,那么春秋樓,實際上就是成年人的夢,是一種精神和人格的標桿。
現在,關羽曾經住過的宅院,被稱為“春秋樓景區”,基本上保持了“一宅兩院”的格局,整個建筑分為內、外兩院。外院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春秋樓、關圣殿和刀樓、印樓;內院有掛印封金堂、問安亭、甘糜二后宮等。
穿過被美麗和喧鬧中的恬靜點綴著的春秋廣場,跨過中心文廟前街,便是春秋樓景區山門了。單檐歇山式建筑顯得莊重而古樸,覆頂的綠色琉璃瓦、檐下飾著的旋子彩繪,則讓人不由得想到往事與歷史。
進山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甬道,甬道兩邊有數通石碑,其中一通為《關公勒馬挺風圖》碑。該碑立于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碑額篆書“乾坤正氣,日月精忠,滿腔義勇,萬代英雄”。碑的主體部分有陰線刻就的“關公勒馬挺風”畫像,形象看上去極其傳神。從畫像上看,關羽素冠錦袍,長髯飄動,目光炯炯,神態自然生動,勒馬提刀,挺風而立,勇猛不可抵擋,讓人想到天地英雄的原本神態就該是這樣的。碑的右上角署“唐吳道子畫,明秣陵弟子李宗周立”。
另一通為《關王辭曹操之圖》碑,該碑立于明景泰六年(1455年)。圓額,方座,碑額篆書“關王辭曹操之圖”,碑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為楷書《關王辭曹操書》;下部為《關王辭曹操之圖》,這個圖畫再現了當年關羽辭別曹操、灞陵挑袍時的情形。碑的背面為楷書豎排《關王辭曹歸劉圖記》。
春秋樓景區的主體建筑,自然是春秋樓。春秋樓是清代早期建筑,重檐歇山,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深綠色琉璃瓦覆頂,九脊六獸,飛檐翹角,赤柱接地,通高14米,一層正面門楣上鐫刻“春秋樓”,為清康熙年間許州吏目,著名書畫家騰之瑚所書。門兩旁書楹聯為:“志在春秋功在漢,心同日月義同天。”樓內,立有關羽夜讀《春秋》的塑像,這塑像在全國各地都比較容易看到——丹鳳眼,臥蠶眉,美須長髯。
另外,還繪有一幅《曹操贈馬圖》。關羽在許昌居住時,曹操為了留住關羽,并顯示自己的誠意,將呂布曾騎過的赤兔馬贈給了關羽。關羽自然知道這匹千里馬對于自己的重大意義,所以當下單腿跪地,拜謝曹操。而這,是關羽唯一一次跪拜曹操,曹操很是不解,就問:“平日我累送你金銀和美女,你未曾跪拜于我,難道人還不如一匹馬貴重?”關羽也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因為自己知道這匹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在得知兄長劉備下落后,可以騎上這匹寶馬很快與兄長相見。曹操聽后,既欽佩關羽的人品,又十分后悔,這幅畫再現了當時贈馬的歷史情景。
春秋樓又名大節亭,曾以關公宅、關王廟、武安王廟、兩院英風廟、關帝廟相稱。俗稱“秉燭達旦處”,是許昌十景之一。清代許州知州甄汝舟為春秋樓賦詩一首:“秉燭中宵暫避嫌,宅分兩院亦從權。依曹不久仍歸漢,留得英風在潁川。”
春秋樓有一副對聯,基本概括了這段歷史:
識者觀時,當西蜀未收,昭烈尚無尺土,操雖漢賊,猶是朝臣,至一十八騎走華容,勢方窮蹙,而慨釋非徒報德,只緣急國計而緩奸雄,千古有誰共白;
君子喻義,恨東吳割據,劉氏已失偏隅,權即人豪,詎應抗主,舉八十一州稱故國,罪實難逃,而拒婚豈曰驕矜,明示絕強援以尊王室,寸心只在自知。
據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刻石的《重修武安王廟記》記載,春秋樓始建于元代至元元年(1264年),“許敦義者捐金若干,重修增飾。計舊堂五間,中設儀像;外門三間,上懸題額,今為復廊五間,布置整齊、締構密致……即王一宅分兩院故地”。
另據明隆慶五年(1571年)《創修關王廟記》碑文記載:“舊有廟,即一宅兩院之遺址也,但所需器用多有不備。歲惟辛末,義士鄒瑾、孫汝礪、何福、李尚仁等,各輸財力以創造之……”
清代康熙年間,許州知州胡良弼見關帝廟“正殿拜廈前有大節亭,頗壯麗,固已多歷年所矣,頃因風雨連旬,竟至傾圮。弼見之深怵于心,捐資鳩工更新之”。
清乾隆五年(1740年),許州通判程志智“入廟展謁,傷其頹垣敗瓦,日就傾圮,不足以肅觀瞻,遂捐清俸”,重修了問安亭。到乾隆九年(1744年),許州知州甄汝舟編修《許州志》時,把春秋樓古建筑群稱為“兩院英風”選入“許州十景”。
關圣大殿——關公在現代人心中的高度?
與歷代官府修建、增添、完善春秋樓相比,現代人對春秋樓的修繕,可謂是大手筆了。
這就是關圣大殿的修建。
陪同記者采訪的許昌春秋樓文物管理處、國畫家史福嶺副主任,當初參與了這個龐大建筑的規劃設計。
站在關圣殿下,史福嶺有著許多感慨,建這個大殿,因為原物已毀,究竟建什么樣風格的建筑,有過十分激烈的爭論,有學者認為,建筑該是有漢一代建筑,因為關羽生活在有漢一代,但史福嶺堅持是有明清一代建筑,他的理由是,其時春秋樓建筑及西側的文廟大成殿都是明清風格,這就佐證了關圣殿是明清風格的。
春秋樓后,便是足稱得上巍峨壯觀、金碧輝煌的關圣殿了。
據說該建筑原名義勇武安殿,這座殿宇是關羽寢殿。它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間。其時規模究竟如何?明成化進士成繆的詩可見一斑:“巍峨碧霞魯靈光,傳是關公舊寓堂。伏臘至今紛父老,粢盛全不間滄桑。通宵秉燭垂千古,大義經天著五常。祠祀每當風雨夜,時聞騰踏下長廊。”這足見當時的巍峨了。
史福嶺先生說,現在的建筑是1977年在原址上修建的,它再現了原先的巍峨,但也可能比原先的建筑更巍峨。
這樣的巍峨實際上是當時許昌全市人民樹起來的。
確立了修建春秋樓的規劃后,所需資金卻要靠募捐,當時的募捐在行政單位里其實已經劃分了募捐的標準,那就是書記、市長每人1000元,縣處級干部300元,科級干部100元,這樣很快就募到了700多萬元,加上市里、省里劃撥的配套資金,春秋樓景區開始修建,而關圣殿就是在這時修建起來的。
站在關圣殿下,你只能去仰望它:
面闊7間、進深5間、三重檐歇山式的大殿通高33米多,有40根立柱,前廊、后廊及側廊18根檐柱為青石制作。正面中間的4根滾龍柱為深浮雕,看上去高峻雄偉。
殿頂飾黃色琉璃瓦,殿脊正中嵌金色“武圣”二字。殿門上方三重檐下,懸“關圣殿”金字匾額。殿前為雙層月臺,周圍飾漢白玉護欄;下層為大型須彌座。一層月臺的東西兩側為重檐、攢尖四角形建筑,分別是刀樓和印樓,是存放關公大刀和漢壽亭侯印璽的地方。
殿內,有高達15米的關羽塑像,可以稱得上中國乃至世界室內關羽塑像之最。塑像左右兩側,分別有關平、王甫、周倉、廖化等四位的站像。
為什么會在許昌塑建全國乃至世界最大的關羽室內塑像呢?
史福嶺主任笑說,歷史上有這樣的說法,說關羽死后“頭枕洛陽,身困當陽,魂歸故里,功在許昌”,關羽一生的輝煌之處幾乎都是在許昌表現出來的,如夜讀《春秋》、“兩院英風”、“詩竹明志”、“斬顏良、誅文丑”、“掛印封金”、“灞陵挑袍”等,都發生在許昌,所以就塑了全國乃至世界室內最大的關公像。
殿內東西兩墻上,還有兩幅壁畫。東墻壁畫為《關公封侯圖》,是摹仿元代永樂宮壁畫的風格繪制而成,再現了當年曹操向漢獻帝表封關羽為漢壽亭的宏大場面。關羽來到許都后,曹操對他十分厚待,關羽為了報答曹操的恩情,幫他解了白馬之圍,斬了袁紹的兩名大將顏良和文丑。曹操就為他加功晉爵,奏請漢獻帝表封他為漢壽亭侯。畫面正中端坐龍榻的是漢獻帝,兩旁為文武百官,正中是關羽手托漢壽亭侯大印與曹操同站殿上,下方為樂伎載歌載舞歡慶的場面。
西墻壁畫為《關公顯圣圖》,整幅畫面云霧繚繞,關羽在關平與周倉的簇擁下腳踩五彩祥云,跨馬提刀,搖撼山河大地,懲惡除奸。下方為百姓祭祀關公,祈求風調雨順。一派五谷豐登、萬民歡慶的景象。【原標題:春秋樓下話“忠義”系列之一 曠世大節春秋樓】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大河報 2007-06-19 作者:李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