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寧陵梨花節開幕
2013/8/1 17:57:5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昨天上午,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河南省文聯主辦,寧陵縣人民政府承辦的中國·寧陵首屆葛天文化藝術節暨第七屆梨花節在河南省寧陵縣萬頃生態梨園拉開序幕。
據了解,寧陵最為獨特的當屬其鮮明的梨鄉特色。26萬畝的梨樹種植面積,大規模的水果交易市場,眾多關于酥梨、梨樹的傳說及典故,一年一屆的“梨花節”和 “酥梨采摘節”,使得寧陵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梨鄉。為深挖酥梨文化,加大酥梨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結合,寧陵縣結合河南省“百村萬戶”旅游富民工程,在石橋鎮劉花橋村鋪開了鄉村旅游發展藍圖。通過對“梨樹、梨園、梨花、梨果、梨鄉人、梨文化”等梨鄉風情的打造,使劉花橋村形成“春賞梨花、夏捕金蟬、秋采梨果、冬觀虬枝” 的四季風情游格局及“游萬畝梨園、摘豐收梨果,品農家美食,過農家生活” 的中原梨鄉風情體驗游目的地。
皇家梨園
寧陵縣皇家梨園位于石橋鎮劉花橋村,據《明史》記載:明成化廿三年(公元一四八八年)九月,孝宗皇帝即位。翌年,改年號為弘治。帝澄吏制,治河道,靖蠻夷,清寧朝序,恭儉有制。他勵精圖治,勤政愛民,史稱“弘治中興”。弘治八年秋,帝偶感身體不適,食欲不振,太醫窮其技競不能治。時受命河南治理河道的都御史劉大夏進京述職,并帶寧陵產酥梨進獻孝宗皇帝,奏曰:“梨乃百果之祖,食之,可保圣上無虞。”但見果色金黃,異香撲鼻。帝嘗之,汁濃香甜,酥脆爽口,頓覺神清氣爽,食欲大振。取其汁入藥煎服,病即癔,隨御書“皇家貢梨”,并詔歲歲進貢。自此,寧陵酥梨聞名天下。后應寧陵地方之求,河南巡撫田文烈上疏朝廷,泰請賜貢梨所產梨園以“皇家梨園”,獲準。皇家梨園之名沿襲至今。
中國梨鄉
寧陵金頂謝花酥梨是白梨和沙梨的自然雜交種,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栽培歷史。酥梨包括白皮酥、伏酥和圓酥三個品系。單果平均重300克,最大可達800~1000克以上。因果實為近長圓形,果皮黃而微綠,周圍有一片放射狀金黃色銹塊,果實不經后熟便酥脆可食,故得“金頂謝花酥梨”美名。
寧陵金頂謝花酥梨在1992年首屆農產品博覽會上被評為優質產品,1 995年第二屆農產品博覽會上被評為銀獎,1998年被農業部定為全國唯一的優質酥梨生產基地,2004年被中國農業部博覽會認定為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2005年被國家定為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寧陵金頂謝花酥梨早在明朝孝宗年間就頗負盛名,被列為上等皇宮貢品。2000年石橋鄉被國家劃定為無公害酥梨生產基地,2004年7月該基地生產的酥梨被認證為無公害產品。目前寧陵縣的酥梨種植面積已達26萬畝,產品不僅在國內暢銷,還出口到加拿大、新家坡、馬來西亞、泰國和香港、澳門及東南亞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
自2004年以來,寧陵縣共成功舉辦了六屆“梨花節”和三屆“酥梨采摘節”,吸引了周口、碭山、開封、徐州、商丘等地的大量游客前來賞花摘果。2009年梨花節期間,該縣在的短短十幾天內,就吸引了超過15萬名游客前來賞花,全年游客超過30萬人次。【原標題:河南寧陵梨花節開幕】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南文化產業網 201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