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河南省安陽市相關部門獲悉,備受矚目的殷墟大遺址公園已開始實施,根據計劃至2015年,所有項目將完工,屆時,殷墟將成為集文物博覽與服務、遺址展示、文化休閑、園林綠化、環境保護于一身的古遺址公園。
“殷墟將建全國最大的考古遺址公園,全世界最大的車馬坑……”在河南省安陽市,世界文化遺產殷墟在年初相繼成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國家5A級景區之后,未來的發展思路和實施步驟,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期待。
殷墟大遺址公園開建
一片甲骨驚天下。殷墟是中國第一個有文字記載并經甲骨文及考古發掘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距今已有3300年歷史,2001年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首,是中國考古學的搖籃和縮影。2006年,殷墟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
安陽建設殷墟大遺址公園的目的是為體現城市文化,讓公眾共享文化成果,突出殷墟的本質特征,使殷墟具有原真性、整體性、可讀性和可持續性,進一步建成全面展現殷商文明的遺產地與獨特的文化旅游勝地相結合的大遺址公園。
據介紹,殷墟大遺址公園保護建設規劃包括核心區、保護區及周邊區域,其中核心區包括宮殿區、王陵區、商城遺址、后崗遺址。2010年初,其建設拉開序幕。在大遺址公園內,還將建設一個全世界最大的車馬坑,以展示悠久厚重的殷商文明。整個大遺址公園將用5年時間完成,到2015年,將建成以殷墟大遺址保護和殷商文化展示為特色,集文化、旅游、休閑、服務等為一體的城市新區。
藝術盛宴展示殷商文化
“漢字霓裳翩翩至,幽思古意冉冉升。”2010年12月17日晚,中國首部大型漢字服裝舞蹈劇《漢字霓裳》在河南鄭州演出后,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評價。其實,之前的2月24日晚,《漢字霓裳》在河南安陽首演就引起了巨大轟動。“整個演出華麗而唯美,實在太震撼了。”有觀眾贊嘆道。
《漢字霓裳》以漢字和服裝的發展歷史為主線,分為“滄桑叩問”“翰墨流韻”“文情字魂”“博大文心”4個篇章,穿插了倉頡造字、婦好出征、曹操賦詩、岳母刺字等故事,將中國的漢字文化、服飾文化、舞蹈藝術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不僅給觀眾以輕松愉悅的藝術享受,而且展現了漢字源流和安陽歷史文化。半年多的時間,該劇已演出40余場,獲得了廣泛好評。
其實,《漢字霓裳》是為配合殷墟大遺址公園建設,由安陽市殷都區政府聯合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甲骨文建設發展基金管委會,運用市場手段精心打造的大型漢字服裝舞蹈劇。
殷墟大遺址公園建成后,包括大型漢字服裝舞蹈劇《漢字霓裳》、大型室內音樂劇《殷商婦好》等多個文化項目,都將成為殷墟大遺址公園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用華麗、優美而充滿歷史厚度的舞蹈來為大遺址公園增光添彩。
讓考古成果惠及民眾
“殷墟建設彰顯了安陽作為一個文化城市的地位和特色,體現了安陽豐富的文化品牌、文化氣魄和文化精神。”今年初,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安陽考察時指出,安陽要抓住機遇,堅守文化事業的發展和傳承,使文物遺址的保護與利用工作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惠及民生的大工程。
安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張笑東表示,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申報成功,標志著殷墟大遺址保護進入了新階段,安陽需要探索創新一攬子徹底解決矛盾的思路措施,走出文物保護的“安陽之路”,將遺址保護融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讓保護成果惠及民眾。
據了解,為讓更多的人了解殷墟,進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自2010年開始,殷墟借“安陽文化遺產日”之機,對安陽市民免費開放至少3天,至今已堅持了兩年,讓普通市民走進殷墟、了解殷商、感悟文明,并招募百余名志愿者為游客講解。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安陽工作站站長唐際根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殷墟大遺址公園的建設,不僅將展示殷墟本身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燦爛價值,實現遺址的整體保護,而且有助于推動考古學科發展,普及公眾考古知識,讓社會了解文物遺址,從中了解青銅文明和文字淵源,增加自豪感,同時,生態環境的建設也有助于改善民眾的生活。(本報駐河南記者 陳關超 通訊員 石闖)【原標題:安陽殷墟:讓遺址保護成果惠及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