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龍洞森林公園屬于國家級森林公園,位于林州與衛輝、淇縣交界處的五龍鎮南部。面積達2525公頃。園區峰巒起伏,異石逞奇,林海茫茫,鳥鳴幽婉。在林慮山風景畫廊中,自有其獨特的姿容。
游覽五龍洞景區,先看五龍洞。相傳古時候,清風山下有個漁村。某日,一位村姑和母親正在門口拆洗被褥,有位過路道士求她們拆洗道袍。村姑不斷用嘴咬線,無意中吞下五個線頭,此后便有了身孕。家人怕鄰居恥笑,將村姑送到了山上。有一次,哥哥送飯回到半路上,忽聞身后雷聲大作,猛回頭,只見崖壁裂開一個大洞。再去尋妹妹,卻見她臥居洞中,身上爬著黑、白、青、蒼、黃五條小龍。據洞內石刻記載可知,早在明代萬歷年以前,五龍洞就是衛輝、淇縣、林縣等地的祈雨中心,每逢大旱之年,來此祈雨者數以千計。然而,五龍洞祈雨的習俗之源頭,似乎可以追溯得更遠。因洞居崖壁,攀登艱難,隋唐時由祈雨者捐資,在五龍洞崖下建成一寺,名叫“清風寺”,寺內供奉著龍母娘娘和五條神龍。時至今日,尚有一座龍亭掩映于山林之中,可供游人小憩或登臨觀景。
五龍洞洞窟廣闊,好像廳堂一樣,號稱太行山第一大溶洞。其中,第一大廳可容納2000余人。大廳又分為內廳與外廳,中間有天然石幔隔開,石幔上有龍鳳圖。內廳又分上下兩層,內有一天窗直通山頂。洞內鐘乳石呈現金黃色,酷似菩薩、壽星、龍王、呂洞賓等形象。走過大廳,山洞突然變小,變矮;每隔幾米就有一道鐘乳形成的石門,門前各有一潭清水。行至150 米處,仿佛進入另一個奇妙的世界:那里有蝙蝠亂飛,排列整齊的鐘乳石如床、如筍、如幔、如虎…… 近些年,已在天窗下修成天梯,游人可登梯而至山頂。因為山頂布滿奇石異景,酷似五百羅漢打坐頌經,這個山頭就有“羅漢峰”之稱。更奇的是在山頂北頭,有一天生“石橋”連起溝壑兩邊的陡峭懸崖。當地相傳牛郎織女每年“七夕”相會就在此橋。游客臨橋,豈不是如臨仙界?
環繞五龍洞周邊,是遍布的奇峰異石,地質學術語稱之為“造型地貌”。諸如:狀若雄雞的金雞峰;一人可搖動、眾人共推則不動的“神功石”;橫臥道旁的“鱷魚石”;“天生石橋”下的“四大金剛”石;八戒洞口的鐘乳“八戒石”;窟窿溝 “南天門”的風洞;南天門迤西酷似觀音抱子的“觀音石”;老君溝瀑布懸崖上的“群猴覓月”石等。此外,窟窿溝東邊山脊上的八卦洞是個洞連洞,洞套洞,洞中還有洞中洞的巖洞群落,且洞內存有大量狀若冰槌、佛手、佛頭的鐘乳石,也很壯觀。但由于八卦洞縱橫交錯,幽深神秘,易進難出,過去很少有人敢于問津。
五龍洞景區的最大特點是有個國家級的森林公園。在東西橫長7公里、南北縱寬6公里的遼闊區域內,山勢險峻,危崖聳立,風逐林濤,花醉鳥語;走進這個天然氧吧,你才能體會到古代的某些逸民高士為什么對山林情有獨鐘。【原標題:森林公園五龍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