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四冢:訴說風流人物的千古風華
2014/5/13 14:54:5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墓,是沒有人喜歡的,但每座墓葬又是一本記錄厚重歷史的大書。許昌是個三國城,遺留下來的漢末三國時期名人墓葬頗多,董妃墓、王允墓、八龍冢和華佗墓是其中最為著名的。它們的墓主有佳人、忠臣,也有高士和名醫,都是千年前名重一時的風流人物。
清明時節,懷古踏青,到四冢前憑吊一番,聽蒼松翠柏訴說風流人物的千古風華。
董妃墓:城市繁華中一抹千年凄涼
地址:東城區八一路與魏文路交叉口
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4月1日傍晚,初春落日的余暉灑在東城區八一路與魏文路交叉口旁郁郁蔥蔥的樹林中。林中有仿古的亭臺樓閣,有秀麗的小橋流水,也有一座述說著千年凄涼的墓冢。這里是貴妃苑游園,墓冢便是董妃墓。
公元200年,年輕的漢獻帝為了從曹操手中奪回權力,向車騎將軍董承發了一道“衣帶詔”,命董承聯絡漢室宗親及反曹志士密謀鏟除曹操。事情不久后敗露。《三國志·武帝紀》記載:“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謀泄,皆伏誅。”曹操只是拿了董承做替罪羊。董承的妹妹名叫董琳,是漢獻帝的妃子,傳說“衣帶詔”案發時已有身孕5個月。曹操為打擊自己的反對勢力,逼著漢獻帝將董妃賜死,獻帝不允,他便命人將董妃勒死于許昌宮門外,對外宣稱董妃暴病而亡。
“深宮承恩鎖嬋娟,天降無辜受牽連。身懷龍種五月孕,帝王掩面亦枉然。”這是后人寫的一首詩,讀之令人心酸。
千年前的董妃是不幸的,千年后的董妃墓卻是幸運的。依托董妃墓,相關部門修建了面積達50余畝的貴妃苑游園,讓董妃在受盡千年孤獨后,又獲得了一份現代城市的繁華。
王允墓:了卻生前事,何計身后名
地址:天寶路清潩河橋以北、清潩河西岸
4月2日清晨,天寶路清潩河橋以北、清潩河西岸的茂密樹林中,孤零零地聳立著一座墓冢。它有5米高,占地約176平方米。墓冢上的野草迎著春風搖曳,周圍盡是高大的楊樹。
墓冢名叫王允墓,附近村民也稱為“堰口漢墓”。王允(136年—192年),山西太原人,出生在一個世代為官的家庭,官至漢司徒。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他智設“連環計”,和呂布共同誅殺董卓。董卓死后,他本應安撫董卓的部下,穩定局勢,卻急于求成,激怒李榷、郭汜二將。李、郭將王允、漢獻帝圍在宣平門喊道:“董卓乃社稷之臣,王允設計謀而殺,特來報仇,但見王允,便退兵。”王允對漢獻帝說:“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廢國家,臣請下見二賊。”王允遂向漢獻帝行禮后走下城樓,當場被李榷、郭汜斬殺。公元196年,漢獻帝遷都許昌,念其忠貞,遷葬許都。
后人對王允的評價褒貶不一。褒揚,是因他智除董卓,為東漢王朝除去了一大奸佞;貶低,是他因性格葬送了自己,也毀滅了東漢王朝奪回權力的最重要的機會。
不過,對王允來說,他無疑是東漢王朝的忠臣。
了卻生前事,何計身后名。
八龍冢:青冢葬高士,古柏沐春風
地址:市區北部陳莊街西側
4月2日上午,市區北部陳莊街北側,一座城市游園正在建設。穿過工地,一座墓冢佇立在黃土地上,這便是八龍冢,埋葬的是東漢名士荀淑。
荀淑(83年—149年),字季和,潁川潁陰人(今許昌人),系戰國時期思想家荀況的十一世孫。學識淵博,品德高潔,鄉里稱其為“智人”。漢安帝時曾征拜郎中,遷升當涂長。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在對策中譏諷以大將軍梁驥為首的達官顯耀而遭忌恨,被貶為郎陵侯相,后棄官還鄉。建和三年(149年),卒于許昌。淑有八子:儉、緄、靖、燾、汪、爽、肅、敷。八子皆有名望,人稱“八龍”。弟兄八人死后,相繼葬身父親墓旁,俗稱八龍冢。
冢頂原有八株翠柏,傳為荀淑的8個兒子所植。歷經1800多年,翠柏仍在,雖然不是郁郁蔥蔥,卻仍挺拔蒼勁。
華佗墓:高義傳千古,名醫枕清流
地址:許昌縣西北部,石梁河與潁汝總干渠交匯處
4月2日上午,記者騎著單車沿清潩河右岸河堤一路向北,在清潩河泘沱水閘附近轉入石梁河故道的河堤向西北方向前進,穿過京廣鐵路后不久,便來到石梁河與潁汝總干渠交會處。兩河呈T字形交叉,石梁河自西向東奔流而去,潁汝總干渠由南流淌而來。
潁汝總干渠西岸的樹林中掩映著一座庭院,這便是華佗陵園,華佗墓就在陵園的后部。現在的華佗墓高4 米,占地500平方米。墓前立有石碑一通,上書“漢神醫華佗墓”,系乾隆十七年(公元1751年)許州名醫捐資刻立。
華佗是曹操的老鄉。曹操因患頭疼病,就將其招到身邊做專職醫生。華佗心懷天下蒼生,不愿只為曹操一人服務,就借故離開曹操。曹操多次寫信讓華佗回來,華佗不從。曹操遂將其囚于許都,后死于獄中。鄉民感懷華佗作為一代名醫的高義,便把他安葬在此。(原標題:許昌四冢:訴說風流人物的千古風華)作者:呂正子 陳晨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許昌網(2014-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