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陽臺宮保護維修工程順利通過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竣工驗收
2014/12/5 17:55:2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9月3—5日,由國家文物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許言、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孫英民、河南博物院副院長杜啟明等一行8人組成的國家文物局專家組,對陽臺宮文物維修工程進行了竣工驗收,經過現場勘查、聽取匯報、查閱資料,專家們一致同意陽臺宮文物維修工程通過驗收。濟源市文物局、工程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相關負責同志陪同參加驗收活動。
陽臺宮,位于濟源市王屋鎮愚公村,唐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創建道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積9000余平方米,陽臺宮整體建筑布局依中軸線而建,依次有山門、大羅三境殿(明代)、東西廊房(明代)、玉皇閣(明代)、王母殿、長生殿遺址、白云道院的過廳遺址(清代)組成,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由于年久失修,陽臺宮的玉皇閣、大羅三境殿等多處古建筑出現了嚴重殘損,劈裂、傾斜、漏雨、木構件糟朽、整體結構有傾斜等現象。為了搶救和保護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經國家文物局審批同意,我局積極組織實施陽臺宮保護維修工程。陽臺宮文物維修工程于2010年10月開工,2013年11月竣工,歷時3年有余。整個工程分為三期進行,一期為玉皇閣維修工程;二期為大羅三境殿維修工程;三期為王母殿、東西廊房及零星維修工程。為了使古代建筑得到有效保護,維修工程以文物建筑維修原則為出發點,施工過程中,最大限度地保存原構件,嚴格按照維修圖紙進行施工。采取了打牮撥正、梁架校正、更換和修補木構件等措施,做到了工精料實,使每座建筑都恢復了原貌。
工程施工期間,市文物局與施工單位密切溝通,為施工單位協調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提供后勤保障,確保工程順利實施。同時,作為監理單位,市文物局嚴格把關,指定專業人員長期駐守施工現場,發現問題及時匯報,并分輕重緩急,組織省市古建專家會診,及時提出解決辦法。同時,還制定了質量管理措施和安全防范措施,有效地保證了工程質量和工期的完成。
專家組一行首先對陽臺宮古建筑群修繕后的整體效果和工程質量進行了認真細致的現場檢查,詳細了解各單體建筑的維修經過和工藝流程。在工程驗收會議上,驗收組專家認真聽取了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關于施工過程、設計方案執行、施工監理、資金使用等相關情況的匯報,查閱了陽臺宮維修工程施工方案、合同文本、施工圖紙、施工日志等竣工資料。專家們對修繕過程中嚴格按照“不改變文物原狀”原則開展施工和合理使用原建筑構件的有益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對加強工程量化分析,補充完善設計變更材料提出了具體要求。經過認真討論,專家組充分肯定了該工程組織實施及建設成果,專家們一致認為:該工程嚴格按照國家文物局批復精神嚴謹開展工程施工,保持了陽臺宮古建筑群的傳統風貌,保持了文物本體的原真性,符合國家規定的文物保護原則及設計要求,各項指標符合國家有關規范標準,工程質量良好,管理規范有序,資料完整規范,達到了此次維修保護的預定目標,同意該項目通過驗收。同時,專家們對陽臺宮申報“2013年度全國十佳文物維修工程”工作提出了很好地指導性意見和具體要求,爭取在“2013年度全國十佳文物維修工程”項目中榜上有名。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省文物局(201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