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刺4A景區資金力不從心中牟要"賣"雁鳴湖
2012/7/27 10:31:5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聲名鵲起的中牟雁鳴湖景區要“賣”掉,這是記者在近日采訪中獲得的消息。
“我們希望把雁鳴湖景區的經營權轉讓出去,交給有實力的專業公司去經營,真正把雁鳴湖這塊寶地做成旅游精品。”幾天前,雁鳴湖鄉鄉長李曉莉對記者袒露了這種想法。她說,雁鳴湖景區經過5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其所有權和經營權均屬于雁鳴湖鄉,隨著景區游客量的逐年增多,他們越來越感到經營和管理上的壓力。“我們鄉黨委、政府一班人雖然天天圍著雁鳴湖轉,但資金投入已經力不從心,經營管理更夠不上專業,反復討論后,大家一致認為,只有把雁鳴湖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完全分離,才能讓雁鳴湖景區更好地成長和發展。”一見面,雁鳴湖鄉黨委書記黃劉建就亮明了他的態度。
下這番決心并不容易,因為雁鳴湖景區的“誕生”與雁鳴湖鄉黨委政府的努力密不可分。 聲名鵲起的中牟雁鳴湖景區要“賣”掉,這是記者在近日采訪中獲得的消息。
“我們希望把雁鳴湖景區的經營權轉讓出去,交給有實力的專業公司去經營,真正把雁鳴湖這塊寶地做成旅游精品。”幾天前,雁鳴湖鄉鄉長李曉莉對記者袒露了這種想法。她說,雁鳴湖景區經過5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其所有權和經營權均屬于雁鳴湖鄉,隨著景區游客量的逐年增多,他們越來越感到經營和管理上的壓力。“我們鄉黨委、政府一班人雖然天天圍著雁鳴湖轉,但資金投入已經力不從心,經營管理更夠不上專業,反復討論后,大家一致認為,只有把雁鳴湖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完全分離,才能讓雁鳴湖景區更好地成長和發展。”一見面,雁鳴湖鄉黨委書記黃劉建就亮明了他的態度。
下這番決心并不容易,因為雁鳴湖景區的“誕生”與雁鳴湖鄉黨委政府的努力密不可分。
昔日“大水坑”如今“聚寶盆”
在中牟縣北部,有一塊蒲草叢生、雁鶴齊鳴的濕地,此乃黃河多年“浸染”的結果。這塊濕地包括4000畝湖面,6.8萬畝森林,1500多畝蒲花蕩和11萬畝保存完好的生態濕地,是中原地區保護最完好的生態濕地。位于中牟縣城北15公里的東漳鄉轄區內,就有兩萬畝這樣的濕地。
在1998年之前,東漳鄉的兩萬畝濕地基本上荒無人煙,在世代與之相伴的村民眼里,它們就是沼澤與大水坑。許多村民說,以前很少有人敢往濕地里面走,因為“嚇得慌”。
1998年,還處于貧困狀態的東漳鄉開拓思路,想到應該充分利用這塊荒蕪的“水坑”,幫助農民增加收入。鄉黨委政府到江浙、天津、山東等地取經,學習外地水產養殖經驗。最終確定了附加值高、適合沼澤地生長的江蘇贛榆大閘蟹項目。鄉政府反復做工作,村民們才養殖了300畝作為試點,4月開始投放天然蟹苗,9月捕撈上市。當年秋季,村民嘗到了“大閘蟹”給他們帶來的甜頭。看到第一批養殖戶能賺錢,村民紛紛效仿,隨后的幾年里,大閘蟹養殖面積逐年增加,到2001年,全鄉大閘蟹養殖面積已達到3000畝,是1998年的10倍。
當年秋季,東漳鄉的大閘蟹喜獲豐收,產量近10萬公斤。可如何銷售,成為他們面臨的又一難題。
買賣大閘蟹 成就雁鳴湖
苦思冥想、反復研究之后,鄉政府決定,利用先天的自然地理優勢和大閘蟹特色產品,建立產地市場,進行產地銷售。
可如何將買主吸引到東漳鄉?鄉政府作了難。“要不就辦美食節,讓客人先嘗后買”?有人這樣提議。那美食節叫個啥名呢?這幾萬畝水坑沼澤從來沒有名字啊。幾番合計后,一個雅致、好聽的名字得到了大伙兒的認可———雁鳴湖。“濕地是水鳥的天堂,生長有70多種鳥類,每年冬季,有眾多大雁在這里安家,加上數百畝蕩葦,自然景色挺美。雁鳴湖這個名字,濃縮了這里主要的自然景觀。”鄉黨委書記黃劉建談起當年起名的經過,非常得意。
2001年9月25日,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緊張匆忙籌備,“第一屆中牟之秋雁鳴湖大閘蟹美食節”拉開了帷幕。盡管雁鳴湖周邊的道路并不好走,僅有的幾家餐館多是臨時搭建的簡陋建筑,各種配套的基礎設施更談不上,可來自鄭州、開封等地的游客還真不少,游客們說,他們就喜歡雁鳴湖原始自然的風光和農家菜。應接不暇的東漳鄉不得已在媒體上發公告:“接待能力有限,請游客避開黃金周”。第一屆美食節,東漳鄉就接待游客近5萬人次。
“試試看”的一個創意,竟引來了游人如潮。“東漳鄉村民第一次見到這么多車、這么多人。”雁鳴湖鄉黨委副書記任學斌津津樂道地談起當年的情景。
任學斌說,第一屆美食節不僅10萬公斤大閘蟹銷售一空,還帶動了大米、冬棗、花生、紅薯等其他農產品的銷售。平時1公斤僅售5元的冬棗,當年最高賣到30元。這一切大大刺激了東漳鄉農民的商品意識,村民從事水產養殖的積極性空前高漲,2002年大閘蟹養殖面積猛增到8000畝。
第一屆美食節出乎意料地成功,使中牟縣和東漳鄉意識到,世世代代伴隨村民們的“水坑”是個聚寶盆。東漳鄉開始把雁鳴湖的開發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確立了“一產帶三產,三產促一產”的發展思路。豁然開朗的村民們也積極配合縣鄉政府大力發展休閑旅游,鄉親們自己總結說,這叫“開發一個景點,富了一個鄉鎮”。如今的東漳鄉已由過去的貧困鄉成為中牟縣的富裕鄉。全鄉村民人均純收入從2000年的2417元增長到了2004年的3149元,五年里增長了732元。東漳鄉也適時地更名為“雁鳴湖鄉”。
開發休閑旅游帶富一方百姓
為了合理開發雁鳴湖,同時保護雁鳴湖的自然生態環境,頗具現代意識的雁鳴湖鄉專門聘請北京大學環境科學中心設計出《雁鳴湖生態風景區旅游規劃》。他們按照規劃,投資1100萬元建設雁鳴湖的基礎配套設施,包括10公里的環湖道路,1.5萬平方米的停車場、景區大門、廣場、木橋,建立了游船碼頭,姐妹湖美食苑等,使雁鳴湖景區的餐飲、游樂更加吸引人。
今年“十一”黃金周,盡管陰雨連綿,但景區的游客量和經濟收入再創新高,實現旅游總收入2345萬元,其中餐飲業收入1146萬元,大閘蟹等水產品收入750萬元,農副產品收入380萬元。
記者趕到雁鳴湖景區時,已是下午兩點多鐘,雖不是雙休日,但“園林飯店”依然客滿,送走最后一撥客人的經理朱延江對記者說,他有今天,完全是聽了鄉政府的話。2001年,在鄉政府的百般勸說下,朱延江和鄉里的十幾戶村民一起到雁鳴湖辦飯店,當時每一家都是搭著塑料棚迎客。朱延江當年僅投資3000元,靠著勤勞與智慧,僅僅5年,就掙了50萬元。朱延江滿面春風地說:“當年在雁鳴湖開飯店的鄉親們都發了,我們從心里感謝政府。”朱延江有心將生意進一步做大:“忙完這兩個月,我打算在飯店后面蓋起家庭賓館,明年游客來雁鳴湖就可以住下來多玩幾天。傍晚的時候,成群成群的鳥飛回來落在湖面,可好看了!”
雁鳴湖生態休閑旅游的發展不僅讓村民享了福,許多商家也紛紛來此置地興業,建設別墅會議中心、度假村等。據鄉政府介紹,這些招商引資項目都是按照總體規劃在建設,鄉政府定了個死杠杠:任何項目都得符合總體規劃。
沖刺4A景區尋覓合作伙伴
在中原這塊缺水的地方,雁鳴湖確實是一塊不可多得的“寶貝”。走在雁鳴湖大堤,寬闊的湖面、金黃的蒲葦、搖曳的垂柳與成群的水鳥組成一幅質樸原始的丹青圖,都市的喧囂和煩躁頓時消散,鄉村原野的氣息讓人心曠神怡。都市人親近大自然的渴望成就了今日雁鳴湖的熱鬧。
但是,記者在景區已經發現過濫開發的跡象———
“十一”黃金周期間,村民在景區內搭建了兩排大棚做飯店,剩菜、污水全部倒入湖中,不少游客看著心痛地說:“照這樣下去,過不了多久,湖水就被污染了。”隨著景區的紅火,村民亂搭亂建的房屋開始增多。據介紹,方圓兩萬多畝的水面沒有圍欄,村民可以隨意進出;加之景區的土地部分屬于“集體”所有,村民隨意搭建的房屋不受景區管理。
對此,雁鳴湖鄉黨委副書記任學斌介紹說,雖然鄉里給村民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短期利益驅動,收效并不明顯。在雁鳴湖開飯店的村民朱延江說,我們雁鳴湖賣的是原始自然的味道,這些短期行為破壞了雁鳴湖的風景,我們看著實在憂心!
同時,雁鳴湖的投資已遇到嚴重瓶頸,雖然雁鳴湖鄉這幾年竭盡全力,但景區的開發建設依然停留在初始階段。
如何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完善景區基礎、配套服務設施,提高管理水平和景區檔次?如何更好地保護雁鳴湖的原生態,增強其可持續發展的后勁?
為此,雁鳴湖鄉政府正在“尋覓”有實力的經營者承接景區經營權。合作方式不拘一格:轉讓經營、出租經營、委托經營或出讓經營權均可。其中景區經營權整體轉讓期限為30年至50年,鄉政府將以較低的門檻請合作方進入。另外,雙方還可以通過成立合資公司,一方以土地、現有資產出資,獲51%股權,另一方以現金出資,并獲得49%的股權,同時取得景區50年的經營權。
據了解,自雁鳴湖景區對外招商書在網上發布以來,已有省內外幾家客商前來洽談。雁鳴湖鄉政府負責人滿懷信心地說,未來雁鳴湖景區將以“綠色、生態、休閑”為主題,集觀賞、游樂、健身、休閑、度假、會議于一體,目標是沖刺國家4A景區。(原標題:沖刺4A景區資金力不從心中牟要"賣"雁鳴湖)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鄭州日報 (200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