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宋克明居住的村莊附近建起了一座冶煉廠,一年以后,村頭的莊稼和樹木一片片地發黃、枯萎,最后死掉。3年以后,村里的癌癥病人增加了。1995年,他父親患上了食道癌。專家說,這肯定跟你們村的環境有關系。最終,父親死于癌癥,他下定決心,不能再讓環境惡化危害村民的身體健康。他帶著周邊村子的一些村民,找有關部門反映冶煉廠的污染問題,這是他最初的環保行動。一年多后,這家冶煉廠被迫關閉。
宋克明沒有隨著冶煉廠的關閉停止自己的環保行動,他以此為起點,開始了自費環保調查。為了團結更多的力量,2002年4月,宋克明創辦了黃河流域第一家民間環保組織——長垣縣綠色未來環境保護協會,2003年至2005年在黃河灘區濕地建成6個鳥類保護站,2005年,籌建我國第一家由民間組織實施的“黃河生態監護站”,并在黃河灘區濕地組建退伍兵義務巡護隊。2005年榮獲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豐田環境保護獎”,2006年榮獲我國環保領域最高獎“地球獎”。同年榮獲“十大環境新聞人物”稱號。【原標題:宋克明 農民問鼎“地球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