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三字經”的傳說
2013/9/12 18:19:0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傳說有一年,欽命李調元去江浙做主考。由于李調元文章滿腹,自然屢受那些不學無術的勢利小人的誹謗。他剛到公館,就有人造謠說:“今年的主考官連‘三字經’都沒學過。”各地來的舉子們也洋洋自得,都以為“此考必中”。
這話漸漸傳到了李調元的耳朵內,付之淡淡一笑。忽然他想起自己兒時的同學紹炳安正在此地開書店,聽說由于管理不善馬上要破產,就有心想讓他發一筆財。于是,他找到紹炳安借來一本《三字經》,用了整整一夜的時間,把《三字經》批注完畢。第二天一早交給紹炳安,要他在六日內把批注過的《三字經》給翻印若干份,越多越好,書價可高于原價5倍出售,并親自題詩一首,落款李調元。
開考這天,第一場李調元出的題目是“人之初”正是《三字經》里的起句。
唉呀!舉子們樂壞了。這題太容易了,“人之初”還不好寫嗎。刷刷……提筆就寫,沒寫半頁,個個都傻了眼,怎么也寫不下去了。 這“人之初”一句看是簡單,寫起來也就沒啥寫頭,底子好的也只寫了一頁多,底子差的根本就別提了。
第二場考試,舉子們把試卷拿到手一看,一個二個又滅燈了。咋哪?李調元出的題目是“性本善”。眾舉子垂頭喪氣地步出考場準備回去。李調元告訴他們,你們連《三字經》都不會,也配來考,明年考題還在《三字經》上,紹興街紹掌柜有現成批注好的《三字經》你們可以買回去,好好學習。
一時間,批改過的《三字經》被搶購一空,就這還有沒買著的,只好央求紹掌柜再翻印一些,這樣紹炳安苦去甜來,生意又紅火起來。
舉子們買了《三字經》批注本,卻沒有看是誰著的,翻開第一頁只見有一首詩,詩曰:
李白名高千古傳,
調奇律正格猶高。
元本不是風騷客,
也為詩人竟折腰。
人們不解其意,去問紹掌柜,紹炳安讓他們把詩的每一句首字連起來,就成了‘李調元也’。人們這才知道李調元原來是個大學問家,個個追悔莫及不該聽信謠言。但到翻開《三字經》更是一驚,批注的何等好啊!要是早看,個個都能當狀元。舉子們深為嘆服李調元的才華。這時紹掌柜又對眾人說:“你們再看看封底詩吧。”眾人再看看封底,原來又是一首好詩:
雖乃啟蒙學,
義禮貫古今。
憑將書一本,
拔爾出清貧。
舉子們驚嘆不已,不僅了解了李主考的學識和為人,也知道“三字經”是一本了不起的百科全書。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