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信陽皮影戲的活動現狀目前信陽地區各縣境內都有皮影戲活動,其中羅山皮影戲于2008年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單,但其活動場合、方式等生存狀態與傳統有很大改變。
1、儀式性衰退和娛樂性增強
信陽皮影戲傳統的活動方式,是以民俗信仰為依托,與農村迎神賽社、酬神還愿、驅邪禳災、婚禮慶典等民俗事象相結合,滿足民眾精神層面的需求。建國前,信陽各縣城鄉寺廟眾多,各寺廟皆定期舉行香火會,有些香火會逐漸變為"莊稼會",即廟會。現在的廟會更多的表現為集貿市場的性質,物資展銷交換的場合,民間文藝演出位居次要地位。現在仍保持一定傳統的廟會如新縣陰歷三月三烏馬潭廟會;三月二十八祭祀《封神演義》中神將黃飛虎的廟會在商城多地舉行,這些廟會都保留有皮影戲的敬神還愿活動,不過傳統嚴肅的敬神皮影戲已沒有往日的輝煌,據潢川藝人說:"多數只是走個過場,老百姓請唱一些還愿的戲,一般三五分鐘就還一個愿。
在經濟大潮的沖擊下,近些年一些著名的寺廟道觀紛紛把傳統廟會與旅游事業掛上鉤,發展成旅游文化節,旅游成為廟會核心內容,民間文藝表演繼而成為旅游文化的一部分,宗教性質的儀式性皮影戲淡化,娛樂性得到更大發展,純娛樂性演出漸漸多起來。2003年陰歷二月十九至二月二十五,商城境內的觀音山舉辦了首屆民俗文化旅游周,此后年年舉行,吸引鄂豫皖各地游客前來,稱為"登山朝圣、旅游觀光、民俗風情、民間藝術"的新型民間傳統節日。此類場合的影戲演出更多是娛樂性的,追求經濟收入為目的。
2、活動范圍及影響擴大
隨著近些年信陽皮影戲的保護和改革創新工作的開展,新型皮影戲的推出,媒體參與宣傳,信陽娛樂性皮影戲的演出越來越多,活動范圍也越來越大,從以前只在周邊縣區表演,發展到其他地區省市,跨地區活動越來越頻繁。2008年元旦和春節期間,信陽市文化局及全市縣區文化系統籌辦了"錦繡茶鄉--信陽市民間藝術展演",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廣大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為構建魅力信陽、和諧信陽營造了喜慶、吉祥的社會文化氛圍。期間皮影藝人帶著整理的演出劇目和精心編排的新節目參加了該活動;羅山皮影戲鬧元宵、潢川皮影戲調演等既有傳統也有創新的活動,也為"雙節"文化活動增加了色彩,這一系列的活動擴大了皮影戲的社會影響。2005春節期間,在鄭州森林公園舉行的廟會上,羅山皮影戲年輕藝人李世宏將羅山皮影的戲臺搭在了廟會上,吸引了大量的觀眾。2005年,王本厚先生在信陽茶葉節演出由革命烈士王霽初的故事和商城"黃花天子"的傳說改編的段子,用了兩米多高的影人。2009年大年初一王本厚先生又率領商城夕陽紅皮影戲班應邀到開封參加"漢園碑林祭祖"活動,連續演出十幾天,除了傳統劇目還表演了《畢超先生夢游記》等現代劇目,轟動四方,也使該團在商城、信陽周邊及全省聲譽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