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豫南信陽,文事昌盛,人杰地靈,乃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F代信陽,山水秀麗、氣候宜人,素來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信陽毛尖更是馳名中外。
改革開放的年代,在風起云涌波瀾壯闊的經濟浪潮之中,信陽人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繼續著一個又一個傳奇人生,徐州市茗園春商貿有限公司(徐州市牧龍春茗茶)總經理徐本亮就是其中之一。
1973年,徐本亮出生于信陽市光山縣一農村家庭。在兄弟姐妹四人中,本亮排行老三。農村的艱苦環境讓他從小就養成了堅忍不拔的性格。
日月如梭,轉眼間初中畢業,出落成一個大小伙子,懂事后的徐本亮已經學會了關懷家人和照顧家計,知道自己讀書所花費的每一分錢都是辛勤的父母的血汗錢。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孝順的他覺得自己已經具備勞動能力,再這樣繼續花費下去而不能盡早為家庭的生存貢獻力量,對他來說真是一種折磨,頂著父母的斥責,最終決定走出學校,做一個能夠幫助家人的男子漢。
剛開始是在茶園工作,隨后到茶廠成為一名銷售員。如果他的生活就這樣一路順順當當走下去,那也是一種平和安逸的活法,但是對于屬于那種骨子里燃燒著激情的一類人,他們不甘于平庸,不安于現狀,不滿足于波瀾不驚的生活。這么多年過去了,他的心底始終有著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安逸的生活不是徐本亮理想的事業狀態,而且收入低微,可能以后整個家庭都要跟著自己受苦,他不能容忍這個。
1993年,經過一番強烈的思想斗爭,徐本亮決定外出闖蕩一番,于是來到了江蘇徐州舅舅的公司工作,一個月一天休息都沒有,每天工作12小時,工作之余,利用閑暇時間學習相關業務知識。許多年之后,當他回憶這段打工的日子,依然認為這是一段快樂的好時光。
但是這種“舒適”的基層生活很快便被舅舅打斷了,實際上,在工作的半年之內,舅舅不斷在暗中觀察他,這是一個勤勞踏實、思維清晰、心地善良的小伙子。當時的徐本亮根本沒有意識到,淳樸的家庭成長環境已經令他擁有了一顆善良的心和樂天、勤奮、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舅舅想,這個優秀的年輕人,是個可造之材。于是打定了主意一定要悉心栽培他這個外地來的外甥。
日月如梭,轉眼在舅舅的公司工作滿5年了,這時的徐本亮已經22歲,在這期間也積累了豐富的社會閱歷。此時的他覺得,要想獲得更大發展空間,實現自身的人生理想抱負,該是一展身手、獨立創業的時候了。
2000年,他成功開設了徐州市第一家牧龍春茶莊;貞浧饎倓倓摌I時的情景,他說:“那時候真的很辛苦!”既有心力上的勞累,又有體力上的透支。最初只有夫妻兩個人,生產車間租用的是普通的民房,大小事情全部包攬,從采購,運輸到銷售。但是有哪一個創業者不是這樣走過來的?做企業太苦、做企業太累,但是就有那么一些人在前赴后繼一往無前地努力著,奮斗者,并且充滿自信、堅忍不拔、胸懷責任。
創業初期,公司的業務量還很小,徐本亮深知,產品質量是公司生存與發展的命脈。因此,在拓展業務的同時,制訂了嚴格的內部管控措施,每一個操作流程,包括每一包茶葉出廠前每一個操作步驟,都有相對應的嚴格的管控條例,保證每一包出廠的茶葉不能有任何質量上的瑕疵。并據此給他的員工制定了相關的賞罰條例,奠定了現在的牧龍春連鎖茶莊發展的堅實基礎。
如果說質量是企業賴以生存的根基,那么企業家的經營理念就是企業永續發展的源動力。正如徐本亮所說,我們的理念是,要做有價值的東西。誠信經營,每一個做企業的人都應該知道,但能不能真正做到,并堅持到最后才是關鍵中的關鍵。牧龍茶莊在生產流程,原材料的選擇等方面都是不能隨意更改的,我們的每一個流程,都有品質把關,必須滿足每粒茶葉的品質需求,他告訴他的員工,必須拿著責任感去做人做事,如果等將來發現問題再去彌補那是絕對不能允許的……
發展到今天,公司已擁有100多名員工及1000平方米的廠房,產品涉及各種茶類產品及茶具等,市場遍布徐州、鄭州以及一些周邊城市,成為集產品開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企業。
公司擁有雄厚的產品開發技術及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檢驗設備,選用國內大型茶園優質原材料,運用智能化管理模式,工廠自設分揀機,包裝機,確保茶葉品質,遵循“為客戶提供滿意的產品與服務”的經營理念,全力以赴為顧客服務。
隨時都保持著一顆與時俱進和奮發向上的心,他說:“社會在進步,要想站穩腳跟,現在就要轉變角色,要知道比你更有能力的人到處都有。我們出生在70年代,我們的經營管理是10年前的經驗,要想做大企業規模,就要不間斷注入新的東西,新的技術、新的管理方式、新的血液。”為此,他任人唯賢,并大膽啟用有技術、有知識、有激情的年輕人擔任管理人員,為他們提供平臺,創造機會,而他自己雖身為公司的掌門人,但基本上是個甩手掌柜,除了主導公司的發展方向外,公司其他事務全部交由手下團隊打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離鄉的游子無論歷經多少世事變幻,始終有著濃重的思鄉情結,農民出身的徐本亮猶盛。
作為豫商商會副會長之一的他認為成立商會的初衷,一是想讓商會成為身在異鄉的老鄉齊聚一堂的情感紐帶;二是讓大家相互照應、取長補短。徐州有著很多非常成功的豫籍企業,老鄉們可以從這些資深的豫籍企業家身上學習了解到很多東西,如果留意去觀察他們感受的話,會發現很多潛在的經驗價值,這些都是身在徐州的河南人的寶貴財富。第三是聚合資源、以團結起團體的力量做一些更大的事業。
徐本亮,作為一個河南的商業之子,他期待著不久之后的一天,能和志同道合的老鄉一起,團結奮進,將事業做的更大更強,并能在家鄉有所發展,借以回饋家鄉父老,也為彼此的事業開創一片新的天地。團結一心的河南人有能力也有激情在商會這個舞臺上續寫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