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創世的傳說
2013/6/25 9:12:3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由于中華民族的文字記載始于炎黃,而伏羲只在人民的廣泛傳說中,而多數學者和專家都認為伏羲是中華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中國古文明代表人物的"三皇之首",伏羲是神農、黃帝之前的創世英雄。伏羲為改變人類的落后、愚昧的社會狀態建立了豐功偉績。
是在中華民族古往今來追求文明進步歷史長河中首屈一指的英雄人物,具有開天辟地的豐功圣德。
伏羲生于古代的成紀(今甘肅天水)。一次,伏羲的母親華胥氏外出,在雷澤中發現一個特大的腳印,好奇的用腳踩了踩,不料受孕,懷胎十二年后,降生伏羲。
黃帝打敗了神農氏的后代榆網和三苗九桀的首領蚩尤,而這些決戰勝敗的英雄人物,都是伏羲氏的后代,所以不管是誰的后裔,大家都祭祀和尊奉伏羲為人文始祖,它是中國各民族共同承認的老祖宗,是團結多民族的原始親緣。
古代也有把伏羲、女媧與神農氏列為"三皇",是中國歷史上先于五帝的開辟時代的圣王,并為他們立傳,為伏羲列舉十大功績:
一發明了網,開創了中國的遠古畜牧時代。一次,伏羲仰臥在樹木里休息,看見樹枝上有個大蜘蛛在忙忙碌碌地織網,網織好了,有幾只蝴蝶、蜻蜒等小昆蟲,飛到上面就被捉住了。伏羲從中受到了啟示,也學著蜘蛛的樣子,發明了網罟,教大家用植物的纖維結網去捕獵,果然捕到了更多的魚蝦、鳥獸,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人們不再象以前那樣經常挨餓。
二創畫了八卦,結束了千古結繩記事,創立了天、地、人,三者才共構的宇宙大科學觀。洪荒時代,人們常常遭受野獸和風、雨、雷、電的襲擊。伏羲還觀察天上地下、遠遠近近各種事物,研究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從中找出特點,用八個符號組成一個圖案,畫在板上掛起來,就成了八卦圖。這八個符號就是乾、坤、坎、離、艮、震、巽、兌,使其分別代表天、地、水、火、山、雷、風、澤自然界里的八種事物。它們互相組合六十四卦,用以推測世間諸多事物的發展變化。他給人們講解八個符號之間的組合關系,使人們增長智慧,幫助人們解除疑慮。因此,伏羲治理的國家人人都很聰明、能干,人的壽命很長,生活得十分快樂。
三通媒約,制嫁娶,開創了“一夫一妻”對偶婚,結束了野蠻的群婚、亂婚。古代男女無別,穴居群婚,民只知有其母不知有其父。伏羲據此制定了嫁娶制度,規定結婚前,必須首先正姓氏,經媒人說合,男子送給女子兩張鹿皮作為聘禮,然后才能結婚。這樣,就改變了群婚亂配的混亂狀態,有了家庭,人們才知道誰是母親,誰是父親。
四以龍紀官,統一了天下“部落萬國”,創立了龍天下原始宗教崇拜。當時,黃河中出現了一個馬身龍鱗生著雙翅的怪物,人們都十分驚奇地報告給伏羲,伏羲看后認定是匹龍馬,說龍馬出現是“文明之兆”。因此,他就把部下的官員都以“龍”字命名。如命朱襄為飛龍氏,讓他造書刻字;命昊英為潛龍氏,讓他作甲歷、計年月,分晝夜,標明東、西、南、北、中五方;命大庭為居龍氏,讓他主管建造房屋、燒制陶器;命混沌為降龍氏,為民滅蟲除害,驅趕猛獸;命陰康為土龍氏,負責耕種田地,發展農業;命栗陸為水龍氏,掌管疏浚河道,繁殖草木。又命春官句芒為青龍氏,夏官為赤龍氏,秋官為白龍氏,冬官為黑龍氏,中官為黃龍氏。就此,伏羲而以龍紀官,分理天下。
五始養六畜,創始熟食,結束了千古茹毛飲血的野蠻生活方式。由于伏羲發明了網,捕捉的野獸就多起來,吃不完的就飼養起來,漸漸又發展了畜牧業。伏羲還把火種帶給人民,教大家烤煮各種食物、去腥膻、殺細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減少了疾病。
六正姓氏,自姓為風,命姓氏,八方有序,以卦治天下。伏羲正姓氏主要是為了制嫁娶,啟蒙了人類科學繁衍的先河。
七作甲歷,定四時,紀年不亂,紀月不易,盡夜知度。古代結繩記事,極端愚昧。伏羲作甲歷之后,定四時之后,使生活漸漸納入有序軌道。
八造書契,發明了中國方塊字的萌芽。中國文學是一個偉大的創造,這個創造也是漸漸演變、漸漸發展的,而它的源頭也是伏羲,盡管開始只是一些象形字,讓人難以認識,但那畢竟是中國方塊字的開端。
九治屋廬,去巢之穴。古代人們只是靠自造的簡單的巢穴而寄生,冬季難抵寒冷。伏羲教會人們蓋一些簡單的房屋,使人們有了溫暖。
十斫桐為琴,絲桑為瑟。均土為塤,發明了音樂。古代人們生活非常單調,為了非常人們的狩獵等勞動之外的生活,伏羲還砍削桐筒,捻搓繩絲制成了琴瑟之類的樂器,和大伙一起創作歌曲,與民同樂。
伏羲、女媧兄妹成婚繁衍人類,系東方之創世人。在天地尚未形成,世界處于混沌狀態下之時,先有伏羲、女媧二神,結為夫婦。據東漢應劭的《風俗語通》載:"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力不暇供,乃引縆于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也,貧賤凡庸者,縆人也"。這就是說,女媧用黃土造人,大地上出現了成群的聰明、有智慧的少男少女們。但這工作畢竟太辛苦了,時間一久女媧精疲力竭,于是她用藤條做了一條粗壯的繩子,將它放在泥土里一攪,試著用力一甩,那一些濺落在地上的小泥點也變成了平庸、很普通的小人物。女媧是偉大的女神,是人類的創造者,中華民族的母親。
人說伏羲與女媧生了四子。四子是四時的代表,是經營天地的大神。四神開辟大地,這是他們懂得陰陽參化法則的緣故。由禹與契來管理大地,制定歷法,使星辰升落有序,山陵暢通,并使山陵與江海之間陰陽通氣。當時未有日月,由四神輪流代表四時。四神的老大叫青干,老二叫朱四單,老三叫白大木然,老四叫墨干。
伏羲教會了人們如何戰勝災荒,與大自然斗爭,從而獲取果實,并開啟中華文明。教民漁獵畜牧,制嫁娶,定姓氏,創造書契,鉆木取火,始創八卦,旋定歷法等,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
伏羲去世后,女媧代伏羲為首領稱女希氏。諸侯共工與祝融爭斗天下,頭觸不周山,天柱折缺,女媧乃以五彩石補天,戰勝了寒冷,為人類帶來了溫暖。《說文》載:"媧,古之神圣女,化萬物者也。"女媧的神性不只是造人,而是化生萬物。《說文》作者是東漢人許慎,這說明直到東漢,女媧還保留著創世主的身份。漢祠、漢墓中的伏羲女媧交尾圖,其思想內涵不能只看做一般的"生殖文化"、"生育之神",而是"化萬物"的創世之神。漢代大量伏羲女媧交尾圖實是上古創世神話的孑遺。
人說人間創世次序是:先有伏羲女媧夫婦生下四子,即為四神,代表四時,然后造地,最后造天。古代"人日"習俗也是先有四時(雞狗羊豬),再有地(牛),最后才有天(馬)。班固《漢書•律歷志上》說:“七者,天地四時,人之始也。""人日"習俗與《漢書•律歷志》所說的"人",不包括伏羲女媧等創世之神,而是指蕓蕓眾生的凡人。有了"天地四時",即有了宇宙,神才創造凡人,故說"天地四時,人之始也"。在宇宙諸項之中,《漢書•律歷志》把"天地"調到"四時"之前,把"天"調到"地"之前,這不是班固個人的創意,而是中國文明成熟時代"天尊地卑"觀念使然。當時"天地四時"的次序,已經凝固不化,而民間"人日"習俗的創世次序還與楚帛書同步,是上古伏羲創世的印證。
太昊伏羲的這些發明與創造,使他能成為部族人所擁戴的領袖,并結束了人們極端蒙昧的生活狀態。從此,人類日趨進步,黃淮平原的農牧生產才日漸發展,中華民族方日漸興盛。伏羲的歷史功績理應永存竹帛。后人為追念祖先的功德,尊太昊伏羲為“人祖”、“斯文鼻祖”。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