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龍湖鯉魚出名很早,《詩經·陳風》中就有“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足見龍湖的鯉魚已名揚兩千載。
淮陽龍湖,有魚類繁殖的優越條件。《詩經·陳風》云“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淮陽縣志》載:“隋煬帝大業十二年(616年),郡女垣中得鯉魚長七尺余。”到了唐代,鯉魚曾被朝廷禁止食用。主要原因是唐代皇帝姓李,“李”與“鯉”同音。宋代方勺《泊宅篇》云“唐律禁食鯉,違者杖六十。豈非李、鯉同音。彼自以為后裔出,老君不敢斥言之,至號鯉為赤鯶公。”所以,為皇室諱,改稱鯉魚為“赤鯶公”,誰捕到鯉魚必須放生,若賣出或吃掉就要打60大板。
唐代的禁律,客觀上促進了養鯉的事業的發展,當然也阻擋不住人們食鯉之風。因為它營養豐富,味道鮮美,且又有藥用和滋補作用。據分析,其出肉率高達70%以上,其中蛋白質18.5%,脂肪4.6%,另外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古代醫書載:和脾養肺,平肝補心。滋補陰陽,以淮鯉為上。所以陳國鯉魚,久負盛名,聞名遐邇。淮陽廚師們能把鯉魚烹調成咸、甜、香、酸、辣五味的魚丸、瓦塊魚、南溜魚、紅燒魚、五香魚、胡椒魚、烹汁魚、菊花魚、磕鰓魚、鯉魚臥雪山、鯉魚跳龍門30多樣,令人聞之欲醉、饞涎欲滴。不知有多少美食家食后拍案叫絕。
目前淮陽漁民,利用龍湖的天然條件,大力發展養漁業。鯉魚的烹調技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色香味形,四美齊具,回淮陽觀光的朋友不妨一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