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福,男,1967年生,漢族,河南省鄲城人,畢業于河南教育學院美術系,鄲城泥塑第五代傳承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泥塑大師,現為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中國雕塑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雕塑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鈞瓷行業協會副會長、周口市人大代表、鄲城縣政協常委、周口市十大杰出青年、龍都書畫院名譽院長。
張振福父親是木雕匠,六七歲時,他便開始跟父親學習雕塑。先后在沈丘師范、河南教育學院進修,為了提高技藝,他拜西安美院陳啟楠教授為師,后又到天津“泥人張”工作室參觀學習。有了名師的指點,加上自身的悟性,張振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被人稱為“中原泥人張”。
張振福的作品取材立意廣泛,造型夸張,鄉土氣息較為濃厚,泥塑內容大多以人物為主,樸實、生動、富有喜慶氛圍和極強的視覺沖擊力。作品人物形象逼真、嘴巴奇大、放聲大笑或兩口相處親密無間、勞動同心協力,反映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豫東地區的生活勞作的場景,采用了國畫中大寫意的手法,表現的是農村最底層小人物內心的善良、樂觀的生活態度和真善美。代表作品《炕頭敲畫書》《黃河人》《盛世歡歌》《青梅竹馬》《小憩》等。
經過多年研究,張振福汲取古老鈞瓷的傳統技法工藝,在藝術上大膽開拓創新,把鈞瓷的燒制方式和泥塑完美結合,全球首創,成功研發出世上獨一無二的“鈞瓷泥塑”,各項試驗取得完美成功,并于2015年6月20日燒制出第一窯作品。該作品精美大氣,著色優美、鮮明,作品藝術質感強烈、厚重。不但有鈞瓷釉色多變、釉質細膩的特點,更有泥人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的特色,兩者相輔相成,在一個作品上呈現出鈞瓷和泥人相融并存、古樸典雅的新風格。
其作品及辭條被載入《讀者》《中國藝典》《美術》《海峽兩岸美術家大辭典》《中國民間藝術名家指南》《藝術中國》《魅力中國》《名人世界》等。《連環畫報》《中國書畫報》《中國教育報》《大河報》《河南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香港商報》,中央電視臺、日本《朝日新聞》、河南衛視、美國斯克拉電視臺、日本山形電視臺、韓國安東電視臺、臺灣東森電視臺等國內外100多家媒體都對張振福的藝術生涯做了專題報道。作品先后30余次獲得國內國際藝博會、展覽大獎。2007年11月,應邀在日本琦玉市美術館舉辦張振福雕塑展。2008年2月,張振福泥塑作品展在澳門舉行。2009年4月,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生收藏了泥塑作品《黃河人》。2009年,應邀赴歐洲(英、法,意大利,西班牙,瑞典,波蘭)六國參加文化交流活動并舉辦雕塑聯展。多個作品被美國、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收藏家收藏。
獲獎情況:
2005年,《家鄉戲》獲得中原文化上海行,河南省民間工藝美術珍品展金獎。
2006年,《干杯》獲得首屆中國美術工藝品展金獎。
2007年《兩免一補》獲中原文化天津行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珍品展金獎。
2008年《收獲》獲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金獎。
2010年《豐收訂單》獲第十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最高獎百花獎銅獎。
2011年《老來伴洗腳》獲第46屆全國工藝品金鳳凰創新大賽銀獎。
2015年《抱酒壇的少女》《小伙伴》獲第五屆中國國際輕工消費品展覽會暨第五屆中國陶瓷文化藝術創意設計精品展覽會“大地獎”銀獎和銅獎。“大地獎”為中國陶瓷界最高水平的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