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點,晨光熹微,我和石川驅車來到東點,會合在那里等候的老羊、大象以及短途客串的飛翔,沿建設路東行,經黃柏山、葉縣、北舞渡,向漯河、周口方向奔馳而去。到了水寨,因睡過頭而耽誤了出發時間的周參謀也追了上來,六人六騎,一時間,如離弦之箭,帶著呼呼的風聲,在平漯大道上馳騁。
中午時分,趕到漯河,在路邊找個小飯館打尖,一碗拉面往肚子里一倒,氣力頓時恢復,抬腿繼續走人。途中經過召陵,這是漯河市的一個區,是一個有數千年歷史的古地名。據《左傳》中記載,春秋時期,齊桓公率領八國聯軍攻打楚國,曾在這里駐扎。齊桓公、管仲與楚國大夫屈完在這里進行了一番舌戰,當時齊強楚弱,但楚國杰出的外交家屈完運用了委婉含蓄、剛柔得體的外交辭令,使得聯軍理屈詞窮,無法繼續作戰,雙方在此簽訂和約,一場大戰消弭于無形。在古漢語中,“召”在這里念shao,不知道現在念什么。
出了召陵,就進入周口市的商水縣,我們先拐進鄧城鎮,這里有一處旅游景點叫葉氏莊園,簡稱鄧城葉宅,規模極大。主人是一位姓葉的大地主大商人,莊園始建于清朝嘉慶年間,據說是仿造故宮樣式建造起來的,有房屋400多間,包括當鋪、糧庫等建筑。現在這里是一家民俗博物館,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黑以前,我們進入周口市。
周口,原名周家口,曾是商水縣的一個小鎮,因周口地委、專署駐扎在這里,逐漸發展起來,先是升格為縣級周口市,周口地區改為周口市后,縣級周口市改名為川匯區。因整個城區被賈魯河和穎河分割為三塊,所以,當初周口人曾很自豪的將周口稱為小武漢,現在叫川匯區大概也跟這兩條河在此交匯有關吧。
晚上,我們在平原賓館住下,饕餮一頓之后,上街閑逛,欣賞一下周口夜景。七一路應該是周口的主干道,但似乎燈火不夠通明,街道也不甚整潔,尤其是到了中心廣場,竟然整個廣場一片漆黑,這可是春節期間哪。可能是周口政府比較注重節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