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方言屬于北方方言的一種次方言。周口方言除具有本地特色外,也明顯地受到外來語言的影響。周口方言詞匯十分豐富,日常用語中既保留了一些古詞語,又吸收了一部分外來鄉音土語。
“五月當午”: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
“燕面乎兒”: 蝙蝠
“十來一兒” :農歷十月初一
“馬唧嘹子”: 蟬
“今個兒”: 今天
“爬扎”: 蟬的幼蟲
“將將兒”: 剛剛過去
“爬扎皮” :蟬衣
“麻扎眼兒” :黃昏
“地搬長子”: 田鼠
“落黑兒” :天將黑的時候
“長蟲”: 蛇
“挨黑兒”: 傍晚
“扁嘴子”: 鴨子
“黑老”: 晚上
“麻嘎子” :喜鵲
“夜兒個”: 昨天
“寒蟲子”: 蟋蟀
“明兒個”: 明天
“花大姐”: 瓢蟲
“前兒個”: 前天
“老鴰” :烏鴉
“白兒里” :白天
“螞鱉” :水蛭
“見天”: 每天
“大”: 父親
“年是個” :去年
“達” :叔父
“年頭兒里”: 去年年底前的一段時間
“老表” :表親平輩互稱
“麥罷”: 麥收后
“妗子”: 舅母
“肉”: 行動遲緩
“打閃” :空中閃電
“冷子” :冰雹
“噴”: 吹牛
注:前為周口方言,后為代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