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周口 >> 傳統文藝 >> 文藝學術專欄 >> 瀏覽周口

鄲城縣墜劇“復活”前景寬

2013/12/3 15:41:31 點擊數: 【字體:


    鄲城縣現有人口130萬,轄19個鄉鎮,3個辦事處,1個工業區,不僅是個農業大縣,又是文化資源大縣,文化底蘊深厚。傳統戲劇品種多,不僅有豫劇、曲劇,又是墜劇的發源地。去年以來,鄲城縣委、縣政府就把“大力整合戲劇資源,創作出一批精品劇目,形成新的文化品牌”列入了文化工作一項重要內容,在弘揚現存戲曲文化的同時,積極發掘戲曲文化潛能,全力拯救全國瀕臨滅絕劇種:墜劇。
   
    早在2004年,河南省召開瀕危戲劇曲藝搶救保護學術研討會,有關專家建議,豫劇、曲劇和越調是目前仍廣泛流傳在河南各地的三大地方劇種,除此之外,另外三十多個劇種生存狀況不容樂觀,有的已瀕臨滅絕,應積極采取措施加以拯救。河南鄲城墜劇被列入河南省需要首批重點扶持搶救的瀕危戲曲。為搶救墜劇這一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縣委、縣政府結合“中國戲曲之鄉”申報工作成立了“中國戲曲之鄉”申報工作領導組、拯救墜劇領導小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組織,領導小組,專門負責“中國戲曲之鄉”、拯救非物質文化遺產“墜劇”的申報資料收集、整理、編撰以及文件的起草、上報工作。同時,聯合社會各界,齊心協力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力爭使墜劇成為鄲城又一知名文化品牌。
   
    鄲城縣文化局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把現有的墜劇30多名新老演員請到縣藝術團,召開拯救墜劇研討會,決定重新將墜劇團建立起來。在征得原墜劇團團長張敬明,現有墜劇主要繼承人吳艷萍等編劇、李洪喜等10多位老藝人、演員、專家的同意,恢復了鄲城縣墜劇團。與此同時,多方籌措資金30萬元,購買大量樂器、服裝、道具,并將聘請專家、名師指導,尋找優秀劇本,高標準地編排墜劇《小包公》、現代墜劇《嫁母》、《回龍傳》(1-5部)等墜劇節目,力爭使這一瀕臨滅絕的戲劇奇葩得到繼承和發展。
   
    為確保拯救各項工作順利開展,鄲城縣文化局局長劉永生親自掛帥,一方面在極力籌備參加周口市第三屆戲劇大賽、河南省第十一屆戲劇大賽的同時,抽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和剛組建的墜劇團工作人員一道投入拯救墜劇的各項工作。另一方面,只要是有利于墜劇恢復工作,要人抽人,要錢給錢。翻資料、找演員,籌資近、買服裝,請名師、做曲子,購木料、做道具等等許多工作,在文化局全體工作人員的大力支持下,古代墜劇《小包公》、《回龍傳》(1-5部),現代墜劇《嫁母》等墜劇節目順利完成編排任務,并于8月29日正式在縣人民會堂上演,作為文化局2008年第四演出季(墜劇專場)。在演出的第一場,能容納1200多人的會堂座無虛席,連走道里都站滿了聞訊趕來聽戲的觀眾。第二場、三場、四場……場場爆滿。特別是《小包公》演到二嫂白翠萍設計陷害包拯那段,飾演者把白翠萍那種陰險、狠毒、奸猾的性格演得入木三分,許多觀眾陣陣詛罵:這個刁婦真狠,沒一點人性……個個表情肅然、憂憤。包拯的父親包忠的飾演者更是把包忠憨厚、世俗、迂腐的性格演得活靈活現,逗得觀眾陣陣哄堂大笑,有的都笑出淚來。具有濃厚豫東風情的墜子曲調,渾厚而婉轉、低沉而歡快的墜胡曲子伴著演員獨特的唱腔,令每一個觀眾無限陶醉、注目神馳。現代戲《嫁母》以其豐富的現代生活節奏、真摯的人間倫理情節、幽默詼諧的表演風格讓許多觀眾“恨出聲來”、“笑出淚來”。第一排走道里,一位70多歲的老人帶著老花鏡坐在“馬扎子(一種小凳子)”上,身子前傾,全神貫注地聽著,生怕漏掉了哪個細節,精彩之處,舉起瘦骨嶙峋的雙手不停的鼓掌,嘴里還大聲喊著“好、好、好!”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大娘一邊觀看一邊流淚,“多年沒聽老吳(吳宗儉)的墜子了,今兒個聽了還是覺得親的慌……”“鄲城老吳的墜子又活了……”“鄲城墜劇團又回來了……”“咱自己的戲又能演了……”一傳十、十傳百,鄉下的群眾知道鄲城墜劇又上了大舞臺,三鄉五里、十里八村的群眾有的開著大篷車,有的早早的來到縣城找個旅館住下,專門聽墜子戲。墜劇創始人吳宗儉、張敬明以及鄲城墜劇老藝人都親自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場觀看,他們流著蒼老的熱淚動情地說:鄲城墜劇后繼有人,老吳在九泉之下也能安息了,我們去了之后也能閉眼了……文化局2008年第四演出季(墜劇專場)共為群眾演出11場,觀眾達13000人次,創下了鄲城縣近30多年來戲劇活躍的最高峰。
   
    墜劇的再次成功上演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2008年第四演出季(墜劇專場)演出期間,縣委書記劉占方、縣長陳志偉向文化局、墜劇團發來賀信:熱烈祝賀鄲城墜劇再次登上舞臺,讓群眾再次領略咱們的家鄉戲的獨特魅力。你們是弘揚戲曲文化的貢獻者,全縣人民感謝你們!副縣長張艷秋多次到現場觀看演出,慰問演職人員,對他們為鄲城墜劇的恢復所做出的艱辛努力給予充分肯定,并寄予深切厚望。在第一場演出結束時還和全體演職人員合影留念,將這一重要歷史時刻永久的記錄下來。縣人大副主任范鵬翔,政協副主席張云山、邱朝玉等領導帶著家人到場看戲,并向劉永生局長所做的工作給予充分認可:能把墜劇“就活”文化局“功不可沒”。周口市文化局、周口市戲劇家協會得到鄲城墜劇再次“復活”的消息,也發來賀信:祝賀鄲城墜劇再度復活,為群眾奉獻文化大餐,我們由此看到了鄲城墜劇發展的希望。這將是周口戲曲文化復興的重要里程碑。項城市豫劇團、太康縣道情劇團知道這一消息,專門派人到鄲城縣人民會堂進行錄制節目,和墜劇團的演員們一道切磋技藝,對戲劇的發展前景進行深入交流探討。周口日報、周口晚報、中原文化網、中華龍都網、鄲城縣電視臺、廣播電臺等多家媒體對鄲城縣拯救墜劇給予了極大的關注,轉發相關文章、消息6篇(條),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信息處、周口市人民政府信息科轉發有關鄲城縣墜劇拯救工作方面的信息3條。鄲城縣全縣工作會議上,縣委書記劉占方、縣長陳志偉多次對全縣戲曲工作所取得的顯著成績進行表揚,對文化強縣建設作做出的突出貢獻給予充分肯定和贊賞。
   
    目前,鄲城縣委、縣政府已把墜劇的繼承和發展放到建設文化強縣的大戰略中統籌規劃,借助申報“中國戲劇之鄉”機遇,設立政府獎勵基金,鼓勵精品劇目的創作,高標準編排墜劇節目,培育墜劇新人,打造文化品牌,努力使墜劇這一全國稀有的劇種重新煥發新的光彩,再次走出鄲城、走出河南、走向全國。[作者:孫守功 秦文亮]【原標題:鄲城縣墜劇“復活”前景寬】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周口文化網 2008-9-2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