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俗建國前較盛行,凡新建戲臺、戲樓、戲院,首場演出,必須破臺,破臺的形式有多種,其中有文破、武破。武破時,一人手握一白公雞,鞭炮一響,鑼鼓齊鳴,隨將雞頭剁掉,釘在前臺正中。若在戲園,則釘在無幕處山墻上,將事先寫出的“咒語”壓在前臺的臺板下,提著噴血的雞子在臺上到處撒血,同時鑼鼓齊鳴,唱花臉的畫臉著裝執刀,在臺下舞耍一陣,正戲方開演。文破不帶銅器鼓樂,花臉也不上場,只需撒雞血鳴炮即可。有時高臺或戲摟、戲院的舞臺上板破損一塊再裝上一塊,也得破臺。此時破臺多采用文破,無論文破、武破,戲價均高于平常演出。
還有一種是,由班主手拿白公雞,用嘴咬掉雞頭,并用雞血灑到臺四周,然后班內演員隨班主到后臺燒香、磕頭,祭敬老郎神,大師兄(布孩),紅君老主,灰八爺(老鼠),黃五爺(黃鼠狼),大爺(刺猬)以圖開場吉利。因為有一種說法,新臺不破,對主演不利。
也有采取“暗破臺”的,舊時有的會頭有權有勢,不準破臺,戲班還得登臺,又惹不起會頭而只好暗地用黃表寫上咒語,偷偷壓在臺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