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地處淮北平原,地勢平坦,氣候宜人,因其位于“湛湛清流九曲灣,深沉徹底似拖藍”的汝水之南,北、東、西三面為汝水環(huán)抱,史稱汝南。
汝南有2000多年的建制歷史。它的稱謂隨著朝代的更迭屢有變化。漢高祖置汝南郡,隋朝時改為溱州。唐初“以避諱改為蔡州”。元朝改蔡州為汝寧府,是河南行省八府之一。明英宗朱棣即位后,分封四子于汝寧府,稱崇莊王。清沿明制,民國三年廢府,改為汝南縣。
汝南乃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公元817年,李塑雪夜入蔡州活捉吳元濟,公元1234年宋蒙聯(lián)軍滅金之戰(zhàn),公元1601年,李自成兵克汝寧府,公元1860年,捻軍首領(lǐng)陳大喜四戰(zhàn)汝南縣……一場場慘烈的軍事大戰(zhàn)都發(fā)生在這里。
汝南名人俊士項背相望。東漢著名學(xué)家、《說文解字》作者許慎,中國第一部志怪小說《搜神記》作者干寶,名揚古今的東漢信士張劭,三國時的東吳大將呂蒙,都是汝南人。
汝南亦是英杰薈萃之地。三國時蜀主劉備曾奔汝南領(lǐng)豫州牧,北魏孝文帝率軍南征,曾宴群臣于汝南城西北15里處壺仙觀。唐朝大政治家、大書法家顏真卿為招降李希烈,被扣于城北天中山。宋代文學(xué)家歐陽修在蔡州任過知州,秦少游曾來汝南,寫過《汝水漫溢記》,蘇東坡下黃州途經(jīng)汝南,留下了“淮西功業(yè)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的詩篇。
汝南名勝古跡遍及城鄉(xiāng)。城南有造型優(yōu)美、巍峨挺拔的悟穎塔;城北有古時“測日影,考分數(shù),標為天中”的天中山。山之陰,有顏真卿親書的天中山石碑。山之陽,有李愬“竹擊鵝鴨,以亂軍聲”的鵝鴨池。城東有唐朝修建的開元寺;城西汝水旁,上有西漢名士費長房遇仙處——壺仙觀,下有牛皋大戰(zhàn)金兵、金帥兀
術(shù)敗于馬下的遺址——兀術(shù)落。這些名勝古跡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無聲地見證了汝南的昨天。新中國成立后,在昔日的荒蕪?fù)莸毓賵銎滦藿宋覈谝蛔笮推皆斯ず?mdash;—宿鴨湖水庫。由北向南長達70里的湖東大壩,截斷汝河、臻頭河等大小十多條河流,不僅能起防洪、抗旱之功,且又吐甘泉于百里沃原之上,從而使汝南成了林茂糧豐、五業(yè)興旺的魚米之鄉(xiāng)。作者檔案:王曉,駐馬店市作協(xié)會員。現(xiàn)供職于中原高速駐馬店英地置業(yè)公司。(原標題:話說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