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技術研發的人總是有一種理想模式,要想把理想變為現實,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創業。”
——翟富昌為了把理想變為現實,13年前,汝南人翟富昌從一家國有企業辭職后孤身來到北京。如今,他在中關村創辦的德威特電力系統自動化有限公司已經10歲,已成為“國內最大的中低壓保護產品制造商之一”。
本報赴北京報道組王大慶清華大學學生羅捷 點評: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
【推著自行車進了中關村】
這是1993年深冬的一天。凌晨5時,翟富昌強睜睡眼,走下顛簸了18個小時的長途汽車。他掂著包裹,走在長街上,看一幢幢樓里的燈光陸續亮起,不由得想起遠在許昌家中的妻子和5歲的兒子。
1983年畢業于湖南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翟富昌,當時是我國最早涉足電力系統自動化領域的研究者之一,在同行中小有名氣。但是,剛到北京那段時間,他覺得自己就像游蕩街頭的乞丐。“不知道明天干什么,晚上常被噩夢驚醒,老想到回汝南鄉下種地!”
3個月后,翟富昌終于從難熬的冬季走進了春天。經朋友引薦,他從一家零打碎敲的小公司邁進了清華大學紫光集團的大門。在集團測控公司,由翟富昌主持研制的DCAP-3000系列微機保護裝置成為公司主導產品。一群清華大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要推舉連北京戶口都沒有的他任研發部經理,集團主管人事的副總稱他是“不可多得的高級人才”。
就在這時,翟富昌遇到了銷售員出身的四川人劉太華。兩個剛過而立之年的青年,同樣是“農家子弟”,做過同樣的“公司夢”。“一個有技術,一個懂銷售,辦公司可以說是優勢互補”。
1996年7月,兩人籌資10萬元,在海淀區中關村高科技園區注冊了德威特電力系統自動化有限公司。他們花120元買了一張桌子,200元買了一個沙發,又從家里搬來一臺舊計算機和兩把椅子,“我在前面用自行車推著,劉太華在后面扶著,走進了我們的辦公室——中關村電工研究所招待所15平方米的510房間。”
【從中關村到天竺空港工業區】
印傳單、做樣機、跑銷售、付房租,3個月后,沒錢了。
“我到處借錢,連買火車票的錢都要借,熟人、老鄉家都借遍了。”又撐了兩個月,翟富昌給工商局送報表,對方不接,說:“你們早就資不抵債了,還送啥報表呢?”翟富昌和劉太華面面相覷。
兩人議了許久:“還辦不辦?”
河南人的堅韌和四川人的激情又不約而同:“辦!”
正是這種堅韌和激情孕育出了創業的奇跡。湖南的一位客戶看了他們的變電站自動化保護裝置樣機后,給他們開出了第一張訂單:8個裝置、64000元。接著,第二個,198萬元。第三個,70多萬元。
從1間房、兩個人,到3間房、十幾個人,再到一年后的7間房,二年后的一層樓。在中關村不斷膨脹的“德威特”又在順義天竺空港工業區建起了占地20畝的研發、制造基地。在這個全國畝均產出效益排名第一的經濟開發區內,“德威特”與索尼、松下、LG等國內外眾多知名企業比鄰而居。
“在最艱難的時候,千萬不要喪失希望,咬緊牙關挺過去,成功也許就在不遠處等著你。”翟富昌說
【200人與7500萬元】
27年前,翟富昌在汝南縣羅店公社中學參加高考,4門課考了360分。填報志愿時,他沒敢報考清華大學,“現在,我的隊伍中有許多都是著名大學的碩士研究生。”
在“德威特”200名員工中,本科學歷的約占86%,大部分畢業于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的電力系統自動化或計算機技術和應用專業。其中,有博士16人,碩士33人。
翟富昌說:“高科技公司靠的不是物質富有,而是人的大腦,特別是一個勇于創新的優秀團隊。正是這樣的一支隊伍,去年創造了7500多萬元的銷售收入。”
翟富昌是這個優秀團隊的領頭人。不少員工說:“翟董點子多,在研發的關鍵時刻總是他指引方向。”
早在20年前,翟富昌就提出了變電站分散式綜合自動化系統的設想。當時,有人說這太超前,15年、20年后才有可能實現。“最近10年國內變電站開始采納了這一系統,至今還沒有完全實現。”
在翟富昌超前思維的點撥下,公司幾乎年年都有國家專利。去年夏,公司達到國內一流水準的DVP-9000系列全分散式微機保護監控裝置尚在實驗室,就被吉林供電局的客戶看中了。“他們一直等了半年,直到正式的產品出來。”目前該產品已進入國際市場,在東南亞地區得到應用。
不久前,應印度電力能源部門之邀,翟富昌飛往新德里,“那里的一家電廠對我們的產品很感興趣。”
【企業是所有員工的共同事業】
與翟富昌交談3個多小時,辦公室的電話沒響起一聲,門也沒被敲響一次。
“我來不來都一樣,一切按流程運行,我只處理突發事件。”翟富昌微笑著解釋,“德威特,英文devote,忠心、可靠、穩定的意思。企業不是某一個人的,是所有員工的共同事業。我們要求200名員工對自己的事業忠心耿耿。”
公司研發部經理兼副總工程師趙常兵評價翟富昌:“他不僅是一個董事長,更是一個老師、朋友和兄長。有老翟在,就有凝聚力。”
“目前,德威特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中低壓保護產品制造商之一。”翟富昌認為,公司正由成長期進入成熟期。他和中國人民大學的管理學專家一起為公司制定了一個《德威特共同綱領》。這本薄薄的小冊子上,有這么兩句話令人印象深刻:
“德威特將成為國內實力最強、最可靠的中低壓電力系統自動化業界領袖,成為該領域的規則引導者,并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
“我們追求終身持續成長的魅力,使企業的生命力永遠處于旺盛狀態。”
□專家點評
技術就是財富知識就是力量
在高科技企業云集的北京中關村,翟富昌和他的“德威特”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成功者的樣本。解析這一樣本,我們看到了一位走出河南的知識精英在京城打拼、奮斗、直至成功的全過程。這是一位技術的理想主義者。他具有超人的智慧、勇氣和自信。為實現心中的理想和抱負,他毅然舍棄安樂,拋妻別子,獨闖京城,在山重水復中,堅持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天。翟富昌的成功證明了一個樸素的真理:知識就是力量,智慧創造財富。他身上最為可貴的集中到一點,就是勇于超越的創新意識,不懈追求企業持續成長的頑強個性。唯有如此,他才具有非凡的領袖魅力,能夠緊緊團結一群志同道合的技術英才們把事業做大做強。
在中部崛起的偉大變革中,河南需要千千萬萬個翟富昌式的技術人才,更需要弘揚翟富昌這種勇于創新的精神以及追求持續成長的主動心態。而只有打破封閉自守、小富即安的小農意識,破除束縛發展、遏制創造的精神枷鎖,才能培植出自主創新、開拓進取的參天巨樹。
喻國明,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原標題:在京創業河南人之翟富昌:勇闖中關村自主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