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濮陽 >> 名人名家 >> 名人與品牌 >> 瀏覽濮陽

顓頊帝嚳之祀源遠流長則尋根圣地

2013/4/6 10:30:26 點擊數: 【字體:

 
    如果把“祭神”納入治國手段范疇的話,那么“祭祖”就是在祭神的基礎上,發展并傳承的一種文化。祭祖是指對祖宗的祭祀。古人云:“祖,始也,為道德之初始,故云祖也。宗,尊也,以有德可尊,故云宗。”可見,祭祖絕非是封建迷信活動,而是后人對祖先及其功德表達景仰和懷念的一種方式和禮儀,是傳統的繼承和心靈的慰藉。祭祀祖先,可以凝聚并維系家族、宗族,乃至整個民族,是值得提倡和弘揚的美德。

    ―――河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會長 王仁民 《研究顓頊帝嚳兩位先祖的最大課題》

    作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顓頊、帝嚳,在我國傳統祭祀先祖的活動中,應當享受何等地位?《禮記·月令》記載:天子祭祀先王大帝時,將太昊奉為春季祭祀的東方木德青帝,將炎帝奉為夏季祭祀的南方火德赤帝,將少昊奉為秋季祭祀的西方金德白帝,將顓頊奉為冬季祭祀的北方水德黑帝,又將軒轅氏奉為中央的土德黃帝。《禮記·祭法》載:“有虞氏褅黃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堯;殷人褅嚳而郊冥,神契而宗湯;周人褅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帝堯、帝舜、禹都是宗祖。至夏商周三代,對歷代帝王的祭祀,發展為“郊”、“ 褅”、“祖”、“宗”。由此可見,顓頊、帝嚳在我國祭祀活動中所享有的崇高地位,當與炎黃齊名,與堯舜同輝。

    ―――河南省社科院炎黃文化研究所所長 何光岳 《顓頊、帝嚳的來源與遷徒》

    顓頊帝嚳陵,先建陵,后立廟,則說明祭祀活動已經盛行。《宋史·禮志》載:“徽宗正和二年。定歷代陵冢。祭高陽、高辛于滑州(顓頊帝嚳陵宋代時隸屬滑縣)。”可見,自宋代起,祭祀顓頊、帝嚳已被列為定制。明洪武三年,卑微出生的太祖朱元璋為鞏固統治,派人到處尋訪歷代帝王的陵寢,準備立廟供奉,以顯示自己帝位的合法、正宗。經過尋訪,在全國范圍內共查帝王陵79處。經過篩選后,確定有代表性的37處帝王陵列是國家級(皇家)祭祀,并在應天(今南京)立帝王廟供皇家祭祀,其中就有高陽氏顓頊、高辛氏帝嚳。《明史·禮志》載:“洪武四年,諭中書省,考歷代帝陵寢,禮部于滑縣祭顓頊、帝嚳二帝陵。”朱元璋還親自撰寫祭文,每年逢吉日遣官前往祭祀。朱元璋祭祀顓頊、帝嚳的祝文是:“惟帝高陽氏,靜淵有謀,疏通知事,潔誠祭祀,治教萬民。惟帝高辛氏,聰以知遠,明以察微,仁成惠信,天下誠服。伏念列圣,去世悠遠。神靈在天,萬古長存……”在今天北京歷代帝王廟中,顓頊、帝嚳的神位列“五帝”序列,供后人祭拜,體現了帝王入祀道循“中華統緒,不絕如線”,即一脈相承的特點和文化特征。

    ―――張新斌《內黃顓頊帝嚳二帝陵的文化定位及其思考》

    內黃的顓頊、帝嚳二帝陵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文化遺產。由于顓頊、帝嚳在歷史上的偉大貢獻,歷代上層人物修祠立碑紀念,廣大群眾虔誠祭祀,香火不斷,這是億萬華人對民族遠祖的認同,這一重要的歷史文化現象,我們必須要有足夠的重視,加強保護、研究和大力宣傳,使其成為拜謁民族遠祖的圣地。

    ―――許順湛 《顓頊帝嚳時代的考古學文化》【原標題:顓頊帝嚳之祀源遠流長則尋根圣地】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廣播網 2012-08-10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