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縣大包子 在濮陽,無論是在星級飯店的宴請中,還是在街頭小店的隨意品嘗中,主食幾乎都少不了一樣---------范縣大包子。它以皮薄、餡香、味美贏得了龍鄉廣大食客的厚愛。
北魏時期,孝文帝在一次考察民情時品嘗了大包子,感覺其味美可口,贊譽其為“天下第一大包子”。北宋時期,水泊梁山好漢菜園子張青和母夜叉孫二娘在范縣以開小店為生,熬稀飯、做包子,迎接來往的英雄豪杰。因二人俠肝義膽、殺富濟貧,深受當地百姓愛戴,他們所做的包子也就隨著他們的名氣傳播開來。
范縣大包子好吃的秘訣在于包子餡料的調配上。先是把發酵的白面饃掰碎,再用大小茴香、花椒熬成的水泡著,在太陽下曬一個月,制成甜面醬。然后用豬油炒醬,五花豬肉丁用醬炒制。粉條焯好剁碎用醬拌勻。加入蔥末、姜末、鹽、香油,攪拌均勻。一般的包子為元寶狀,也叫合手包。剛出籠的包子其香撲鼻,在下風口,100米開外就聞到包子的芳香味道。
范縣包子和別處不同的,正宗的應該是白肉丁和蔥為餡的,它的皮絕對是好吃的,吃包子吃餡,但這里的包子皮絕對不一樣的。范縣有句土話叫“瞎包”,意思形容一個人差勁,不地道。這種瞎包應該是一個包子咬了三口還沒咬的餡的那種。還有夸張的說一個人吃包子,吃了三天沒吃到餡,又吃了三天吃到一個筷子,上面有字:此處離餡還有三十里。可見賣包子的不地道。范縣還有一句話,說一個人“笨”,不說“笨”說“菜”:你這個人怎么這么菜呀,菜的跟包子似的。說到“笨人”也就是“菜包子”。再加上十字坡孫二娘的包子,看來范縣和包子關系真不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