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劇名家名段演唱會開幕
2013/4/2 9:19:5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內容摘要:濮陽縣大弦戲劇團團長姚繼春表示,大弦戲是唐代御戲嫡傳的。“因為大弦戲是御戲,是大戲,一般是由60個人組成。在出席廟會、開光等大型活動的時候,若幾家劇團對臺演唱,大弦戲的所坐的位子必須是中間。” 以往各地開廟會神廟會時,會首必親帶香燭紙炮去請大弦戲,先給老郎神燒香,磕頭放鞭炮后,大弦戲班才會前往。
河南文化產業網訊:“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來我保國臣。”隨著三弦的響起,濮陽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劇種名家名段演唱會拉開了序幕。大弦戲、柳子戲、大平調、羅卷戲等在短短的一個小時內悉數登場,給群眾帶來了一場聽覺與視覺俱佳的文化盛宴。
“自從2006年大弦戲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唱大弦戲的日子才過得能喘口氣了。”作為大弦戲河南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丁改玲毫不避諱的談起大弦戲這個古老的劇種曾面臨失傳、無人學戲的尷尬場景。
濮陽大弦戲又名弦戲、弦子戲,當地民諺道:“三弦不動笙不鼓,呼呼笙響錫笛吐。”三弦領先,繼之笙笛,“撥棱、呼隆、得拉”三聲,藝人稱為“三滴水”。每曲必以三弦領頭,先聲奪人,故稱弦戲。
大弦戲與唐朝宮廷梨園戲有著一定的淵源,在演變發展的過程中又繼承了宋元雜劇北曲的傳統。大弦戲無論是在劇目、音樂還是在表演上,都基本保持了原生態的面貌,讓人感受唐宋大曲和宋元雜劇的遺韻。
“我們大弦戲原來是唐朝的宮殿音樂,后來梨園的樂師離開宮廷流落到民間,把戲傳了下來。”丁改玲說。
濮陽縣大弦戲劇團團長姚繼春表示,大弦戲是唐代御戲嫡傳的。“因為大弦戲是御戲,是大戲,一般是由60個人組成。在出席廟會、開光等大型活動的時候,若幾家劇團對臺演唱,大弦戲的所坐的位子必須是中間。” 以往各地開廟會神廟會時,會首必親帶香燭紙炮去請大弦戲,先給老郎神燒香,磕頭放鞭炮后,大弦戲班才會前往。
隨著國家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濮陽縣大弦戲劇團得到了政府的資金扶持,不斷有新鮮血液補充到學習大弦戲的隊伍中,演出場次與收入都有明顯增長。
丁改玲稱,自己原來唱一個月戲才掙200多塊錢,有相當一部分演員是邊唱戲邊打工補貼家用,甚至有人改行,大弦戲一度面臨表演人才青黃不接。從2006年大弦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后,演出的場次和收入開始倍增,現在每個月的收入能達到2000元。
生活問題解決了,演員才有精力去搞好工作,學戲的人也越來越多。丁改玲講僅僅自己就帶了8個徒弟,最小的13歲,各個都是好苗子,26歲大徒弟麗娜已經在大弦戲中擔任主要角色。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南文化產業網 20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