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老古董”、“千年文物”……這一串稱呼給它披上了一層厚重的外衣,也留給我無限的遐想。到底有著何種魔力,大弦戲能夠被冠以如此高的稱號,我忍不住想盡快揭開它的面紗。
在戲曲藝術中,大弦戲就像我們的國寶大熊貓一樣珍貴。從它的表演中,我們能夠挖掘出早已失傳的唐宋大曲、宮廷音樂等非常有價值的古代文化。甚至在大弦戲的某段表演中,還能夠讓我們原汁原味地領略到一些原始劇目和古代表演形式的風采。
雖然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大弦戲仍然擺脫不了當前的困境,時代的發展讓大弦戲失去了往日的輝煌,原本的宮廷大戲如今只能傳唱于鄉僻之地。曾經流行大江南北的大弦戲,目前在全國僅剩下兩家專業劇團,滑縣大弦戲劇團就是其中之一。帶著對大弦戲的敬仰和期盼,我來到了滑縣,實地探究一番“活化石”的歷程。
擁有“皇家血統”的大弦戲
幾經輾轉,方才見到一位表演大弦戲的老藝人——韓慶山。他和大弦戲打了一輩子的交道,聊起大弦戲,正好打開了他的話匣子。
大弦戲原名弦子戲,是一個古老而稀有的多聲腔劇種,以河南省的開封市、濮陽縣、滑縣為中心,曾廣泛流行于河南省東北部、河北省南部、山東省西南部一帶。弦子戲這個名字來源于該戲的樂曲起奏均以“三弦”領頭起板,至于冠以“大”字,則是因為相傳弦子戲本身源于唐朝宮廷梨園御戲,為“梨園弟子”所創。
唐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唐玄宗在長安(今陜西西安)建立了一個戲曲活動中心,并選擇梨園作為這個中心的所在地。史料記載:“帝于聽政之暇,教太常樂工三百人,為絲竹之戲。”唐玄宗幼年曾幽居深院,閑暇寂寞無聊,常常與樂工為伴,逐漸學會音律。長大之后,更是多才多藝,尤其擅長音律。
登基之后,唐玄宗仍經常和樂工們一起演奏。他精羯鼓,通琵琶,還是一位擊鼓的好手。由于經常在梨園演奏,眾多的宮廷樂工就自稱是“梨園弟子”,而唐玄宗作為堂堂的一國之君,也自稱為“皇帝梨園弟子”。
老藝人韓慶山說起大弦戲的淵源如數家珍,尤其把一個“大”字講得淋漓盡致。確實如此,作為原本的宮廷御戲,擁有堂堂正正的“皇家血統”,大弦戲不愧一個“大”字。
唐朝滅亡后,原本由朝廷供養的梨園弟子沒有了經濟來源,不得不走出廟堂,來到民間搭臺演出。這些宮廷樂師將皇宮樂曲一步步帶進民間,并使其逐步向戲曲轉型。到了宋代,已基本形成了大弦戲的雛形。當時,有不少文人雅士為大弦戲填詞,流傳至今的許多宋詞都是當時的大弦戲唱詞。元代是大弦戲發展的成熟期,藝人們引入了胡樂的樂器嗩吶,重新改制演奏樂器,放棄了原來慣用的竹笛,用錫笛代替,在腔調上大大加強了曲牌的表現力,同時還吸收了元雜劇的大量曲牌。明朝初期,大弦戲又吸收了青陽腔、羅羅腔、溝溝腔、石牌腔、昆山腔和俗曲小令等聲腔,形成了7大聲腔。由此大弦戲也進入了鼎盛時期,當時有“鍵擊九龍口,一溜十八班”之說(“九龍口”指鼓,相傳因唐玄宗曾打鼓指揮過大曲演奏而得名;“十八班”指當時已有十八個大弦戲正式班社)。
御戲進鎮不得說狂話
大弦戲歷史悠久,傳統劇目眾多,曾有劇目500余出,現在僅保留有100多出。劇目來源主要是元、明、清時期的雜劇和傳奇,也有根據歷史演義和神話故事改編的劇目。
“這些都是比較正統的說法,其實早些年在我們戲班子里,還流傳著大弦戲和程咬金的故事。”說完大弦戲的淵源,韓慶山老人又講了一段故事。
相傳程咬金百歲壽辰時,皇帝特意派了宮廷的樂工、舞者來到程府,為程咬金的大壽表演助興。
想那程咬金乃是一個大老粗,斗大的字不識一籮筐,文縐縐的戲曲演唱自然對他沒有吸引力,看著看著他就看不下去了,就要求藝人們改變表演方式,來一些武斗場面。在程咬金的指揮下,文雅的戲曲演唱成了熱熱鬧鬧的武打表演,這樣反而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就這樣,一種新型的戲曲藝術形式就在程咬金的吆喝下誕生了。
這故事聽起來似乎有些荒誕不經,但也并非全無可取之處。
大弦戲的表演以大洪拳、梅花拳等武術拳法為基礎,在臺步、亮相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舞臺藝術風格。其唱腔或柔婉細膩,或高亢激烈,而且曲牌轉換頻繁,音節跳躍較大,同一曲牌的唱法還有不同,同一詞牌的字數有時也有差別。它的表演粗獷激烈,氣勢豪邁,素有“李逵笑、敬德傲、張飛出場三不照”之說。如此激烈熱鬧的場面倒也符合傳說中程咬金的脾氣性格,難怪容易讓人把大弦戲和他聯系起來。
不過據我看來,程咬金和大弦戲的故事多半是后人杜撰出來的,并不可信,倒是唐玄宗對大弦戲的貢獻值得后人銘記。據說在上世紀40年代,建有唐王廟的朱仙鎮為了紀念“梨園弟子”,曾組織群眾敲鑼打鼓迎接濮陽大弦戲劇團,并四處傳告:“御戲進鎮了,都不要說狂話。”當時劇團的演員們到街上去買東西時格外便宜,有的商戶知道是唱大弦戲的演員來買東西,常常表示不收錢,由此可見大弦戲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千余年來,大弦戲一直在群眾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在豫北地區,每逢敬神、驅鬼、祭祖、古廟會等重大慶典時,河南省及周邊省市都會首選大弦戲劇團前去演出。為了凸顯大弦戲的地位,主事的人必定會親自攜帶香、燭等前去邀請大弦戲班子。到了戲班住地,先要恭恭敬敬地給大弦戲祖師爺上香、叩拜,然后燃放鞭炮,一番儀式之后,大弦戲班子才會應邀前往。
如果遇到幾臺戲對演,必定讓大弦戲占據正臺,面對古廟或神棚正門演戲,其他劇種則屈居偏臺,并且需要等大弦戲開鑼后才能開演。滑縣的許多村子每年都會邀請大弦戲劇團前來演出,大弦戲已經被他們親切地稱作“村戲”。
盡管大弦戲出身“名門”,但現狀卻不容樂觀。它的專業表演人才青黃不接,許多劇目、曲牌、特技已經失傳,還有近百支曲牌和200多本劇目等待挖掘。【原標題:從皇宮走出的大弦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