顓頊.冥伯
2014/12/9 15:20:4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黃帝被敘述為中央之帝后,冥伯的身份逐漸由其孫顓頊所繼承。(某種意義上,顓頊的人物形象是從黃帝分化出來的。)先秦文化,北方往往令人產生死亡的聯想。《山海經。海內經》:“北海之內,有山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鳥、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國。”而古史中顓頊恰與北方關系密切,作為冥伯就更具說服力了。《楚辭。招魂》中,幽都的位置乾脆由北方移到了地下:“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土伯九約,其角觺觺些。敦脢血拇,逐人駓駓些。參目虎首,其身若牛些。”這里土伯大概就是冥伯,其可怖的容貌即北方天帝顓頊所示現的“憤怒相”。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顓頊死而復生”的記載。五方帝中唯顓頊有一死,這不僅象征著毫無生機的冬季來臨,也暗示了顓頊作為冥伯的神格。北方、冬季在《山海經》中都是幽冥與死亡的隱喻。而顓頊死后,非如蚩尤、精衛、瑤姬般化為異物,而是重獲新生、冬去春來,若斯其冥伯、天帝的雙重身份才能合一。
顓頊的神佐玄冥便是《山海經》的北海之神禺強。禺強一名禺京,乃鯨魚之化身,亦即《莊子。逍遙游》提及的北冥之鯤。而《山海經》狀其人面鳥身,卻恰是化而為鵬以后的形象。《莊子》又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所謂“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南冥、北冥亦然。鯤鵬以半年時間由北圖南,其馀半年當然就自南歸北了。這永無止息的南北來復,不僅體現出夏冬輪迴的節候,更蘊藏著生死交替的密碼。作者:陳煒舜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201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