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林寺位于鄭州市西南18公里處的滎陽市賈峪鎮洞林村內。據《滎陽土地志》記載:“洞林寺始建于東漢末年(約200年),金大定三年重建。因早期寺內僧人多在窯洞內做佛事,故名洞林寺,與印度早期佛教寺院極為相似。洞林寺始建于東漢末年,距今1800余年。洞林寺依山傍水,是一座歷史悠久,文物眾多,風景秀麗的寶剎,與“少林、竹林”并稱“天中三林”。
舊殿
洞林寺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寶剎,是達摩祖師傳教東土時留下的“天中三林”(洞林、少林、竹林)之一。建筑面積在40畝以上,各種建筑巍峨挺拔,規模壯觀。前面是氣勢雄偉的三道山門,往后依次是:天王殿、中祖殿、觀音堂、大雄寶殿、后殿、伽藍殿、大祖宇以及僧眾的齋房、禪堂、練武場、經樓塔林等建筑物。寺內碑碣林立,單刻、連刻石碑不計其數。遺憾的是,有不少建筑物在“文革”期間遭到破壞。
寺院的西北方向有座瓶狀式塔,名“國舅塔”,屬印度式樣的明塔。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公元1348年),塔高約10米,共九層。據說朱元璋幼時居住在娘舅家避災荒、距洞寺不遠,七歲時就到寺中打雜做和尚,在此留下了許多妙趣橫生的傳奇故事。因此,朱元璋當上皇帝后,御賜此塔。
后殿
為重現洞林寺當年風采,據悉,目前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攜有關部門籌資著手重建洞林寺,新式方鼎型山門和大雄寶殿已落成,投付使用。距洞林寺不足500米處有一座風景宜人、水波瀲滟的洞林湖,是游人游泳、釣魚、休閑娛樂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