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皇宗子弟京兆王執政洛陽。此人自幼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知道打江山的艱辛,是個“花花公子”。繼了皇位以后,依然昏庸無道,不謀政事,以致奸佞無羈,忠良被害。眼看世風日下,社稷不穩,京兆王還蒙在鼓里,仍是揮金如土,荒淫無度。身邊僅有的幾個最忠實的臣僚也漸漸寒心,眾叛親離,京兆王果真成了孤家寡人。
常言道,蠅子不叮無縫的雞蛋。這可給妄圖篡位的奸臣創下了良機。
這一年正月早朝,那奸臣謊說:中岳嵩山風景優美,還有天然的“東酒泉”、“西油泉”、“燒餅樹”、“麻糖山”。泉內酒味甘冽純正,芳香四溢,不是杜康,勝似杜康;油泉溢出的芝麻油顏色金黃,香飄十里,自是“高陵”不能同日而語;樹上結的燒餅又酥又脆,山上的麻糖(油條)又軒又 軟,滿山都是,想吃就摘,早晚味道一樣新鮮。那里還有“回耩地”,前頭剛剛種下,后頭接著就能收打……京兆王禁不住謊言的引誘,就決定游玩嵩山。
到了三月,春光明媚,百花盛開,是賞心踏青的最好時節。在奸臣的謊言誘逼下,京兆王乘坐龍鳳御輦,攜帶娘娘、太子、公主和一行隨從,文武大臣率領護衛前呼后擁,浩浩蕩蕩往嵩山進發。
過了偃師,進入鞏縣地界,暢通無阻。一路風光優美,京兆王興致很高,不時贊賞奸臣“忠心可嘉”。
自西村往南沿河而上,來在金牛山下的漢果園。因山路崎嶇狹窄,過不去御輦大轎,就停車小憩,決計換馬上山。因為車輛存放在這里,這個漢果園就成了“車輦園”,后來沿習成為“車園”村。
山路越來越難走,盡管鞍馬勞頓,但有沒見過的清山亮水和宜人的景色,京兆王還是興致不減。來在嵩山腳下一個大的村莊,村內民眾跪地接駕,烹茶奉水,殷勤招待。后來建立一亭,作為紀念,取名“圣水亭”。就是今天的圣水村。
京兆王急于見到嵩山的仙境,在圣水稍作歇息,便傳命開拔上山。怎奈山越來越高,路越來越難走。盡管有群臣護王保駕,但還是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便傳令歇息。京兆王哪見過這麼優美的山景?乘著興致和娘娘、太子下馬觀景。只覺奇花異草,清香撲鼻,百鳥爭鳴,委婉悅耳,沁人心脾……京兆王留戀忘我,如在夢中。那奸臣恐怕夜長夢多,慌忙催促:“大王,更美的地方還沒到呢。您聞沒聞到麻糖燒餅的香味?”京兆王如夢方醒,趕忙傳令啟程。旗手拔旗開路,娘娘踩著身邊的石頭上了桃花紅馬,石頭上就踩下幾個腳印——娘娘是千金玉體,那普通石頭哪能經受得住?這就是當今傳說的“娘娘腳”;王旗所插之處,定然要鑿下深孔;拔旗開拔之后,就留下了今天傳說的“旗桿窩”。
來在嵩山頂峰(太室山),果然看見了結滿樹枝的大燒餅和漫山遍野的香麻糖。京兆王喜不自勝,又觀看了干洌純正的“東酒泉”和香氣四溢的“西油泉”,真是心花怒放。要不,怎說他昏庸無道呢?中了人家的圈套,還為人家評功叫好!豈不知這是那幫奸臣事先把燒餅掛在樹上,把麻糖擺在山上;在東邊山泉里倒上好酒,在西邊山泉里倒進香油!
京兆王吃喝無憂,更加沉迷酒色,不思回歸。不惜動用民力,在山上建造跑馬場、閱兵臺和臨時皇宮。奸臣乘機溜下山去,加派重兵圍困嵩山,輕易而舉篡謀了王位。
時日一長,酒完了,油沒了,滿山遍野的燒餅、麻糖也吃了一空。少不了忍饑挨餓。下山又出不去,才知道受騙中計,后悔已晚。眼望洛陽,懷戀皇宮生活,哭天嚎地,悲悲慘慘,驚動了當地的山神土地,親率小鬼建造一座“石樓” (現在嵩陰風景區的那座“石樓”),京兆王看罷,長嘆一聲:“中看不中用,哪能和皇宮相比?”終日饑腸轆轆,憂郁哀嘆,煎熬難耐,度日如年。
最后,京兆王和娘娘饑餓而死,殯葬深山,這地方后來被稱作“墓坡”(現今的臥龍村);太子忍受不住饑餓煎熬,饑餓生急,跳澗而死,就流傳下了今天的“太子溝” ;剩下公主也被餓得心慌意亂,但她不愿去死,顧不得皇家顏面,在登封縣永泰庵削發為尼。
后人有詩感嘆:
昏王無道信讒言,
暗中奸計游嵩山。
娘娘太子皆遭困,
眼望洛陽難回還。
恨天怨地悔已晚,
餓死埋葬在荒山。
先帝遺業化灰燼,
歷史教訓千古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