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任磊文首席記者杜小偉圖
核心提示
一頓飯吃下三千斤米飯、2萬多個饅頭,光配餐車就出動了六輛,整整一個標準的田徑場上坐滿了人,一萬多名學生、教練同時用餐,這樣的場景實難見到。參加過2004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2010年廣州亞運會開幕式的塔溝教育集團,派出了10859名學員,承擔昨天舉行的第九屆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開幕式四個篇章的全部表演。從登封來鄭州,218輛大巴車行駛距離前后綿延12公里。由同一個單位同時派出這么多人參演大型開幕式,這個空前之舉,創下了新的世界紀錄。
開幕式精彩博歡呼
與塔溝參演的其他大型運動會不同,這次開幕式在下午進行。脫離了燈光的襯托和鋪墊,導演組和觀眾也對節目的演出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用廣州亞運會總導演陳維亞的話說,“白天舉辦開幕式,觀眾的注意力很容易轉移”。
但是,整整一個來小時的開幕式,觀眾們如醉如癡,掌聲陣陣,驚呼連連——整齊劃一的少林棍、變幻莫測的翻板區、氣勢恢弘的牧羊鞭,每一個動作、每一樣器械,都配合得恰到好處。
學員共使用道具、器械40余種,3200人的翻板區使用翻板、刀、盾牌、竹子、亮板等道具,營造出少林寺等背景,600人的少林棍、500人的牧羊鞭、500人的銅人大陣、400人的女子劍術、400人的水桶小和尚、200人的盾牌刀,舞出少林功夫的魅力。
參加過眾多國內外大型開幕式的塔溝教育集團董事長兼總教練劉海科,對承擔少林武術節的表演實在有些擔心,“之前參演人數最多的,也就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一共五千多人”。一萬多人是個什么概念?“光一頓飯就得吃上三千斤米飯,2萬多個饅頭,”劉海科說,“這么多演員,吃、住、行都是大問題,訓練時間只有40天,時間短,任務重,對我們是個新的挑戰。”
昨天的開幕式結束后,參加過眾多國內外大型賽事的劉海科長出一口氣,“努力終于有了收獲,開幕式圓滿成功,是對一萬多名師生最好的回報!”劉海科的目光,已經盯向了明年的全國運動會,“希望到時能有我們的演出!”
開幕式表演難在哪兒?
劉海科認為,如果從個體動作來說,武術節的表演難度并不大。記者看過之后,也認為與北京奧運會的《地球上奔跑》、高空維亞,廣州亞運會上的《白云之帆》相比,個體難度幾乎可以忽略為零。
“但是,大型團體操的難度,就在于整齊劃一,”劉海科說,“就像五百個人同時正步走,也有走不好的,而且表演還有跑圖案、表演刀、槍、棍、鞭、少林拳,包括翻板與演出配合等等,如果哪一個沒有銜接好,整個演出就搞砸了。”所以,在四十天的訓練中,訓練量并不亞于奧運會和亞運會,“早上5點鐘起床,晚上10點鐘休息,12個小時的訓練時間,已經超過北京奧運會每天11個小時。”劉海科說。
以竹林為例,在接近12分鐘的演出時間里,演員要背著高達6米的竹竿跑來跑去,并擺出各種造型。“跑點的時候需要速度,同時得跟著音樂的節拍,還得模擬竹林,不能亂擺亂動,”教練員溫力華說,“但是跑起來重心不好掌握,訓練的時候風一吹,有時候不由自主就跑歪了。”記者背著竹子體驗了一把,果然是頭重腳輕,跑起來左右亂晃。一個竹林420人,要做到整齊,確非易事。
自古英雄出少年
本次開幕式的一萬多名演員,都是十幾歲的孩子,正應了那句老話——自古英雄出少年。
最小的演員,是6歲的小朋友李婷,她演的是小學生,愛笑的她知道老家是山東,再問具體哪個地方卻笑而不答。她的隊友,9歲的黃家輝從廣州花都來塔溝已經3年。扮演提木桶小和尚的400人,也都是10歲左右。10歲的龍滿航來自四川達州、冉東東來自江蘇丹陽,他們來塔溝都已兩年,每年只能在春節期間回一次家。“原來看武打電視,就對武術著了迷”,龍滿航說。“可來了之后發現那都是騙人的”,冉東東說,“得先練基本功,根本沒有飛來飛去的”。
12歲的楊帆來自南昌,他是三千多名背景翻板中的一員,今年剛來塔溝就獲得了表演的機會。
信陽的潘勝杰今年15歲,是“少林棍”中的一員,四年前的北京殘奧會閉幕式上,他是“小福牛”。
來自山西運城的毛巖曾參演廣州亞運會的《白云之帆》,“當時我在最高的帆,最高點離地78米”。少林武術節上,他是“竹林”一員,“這種大型演出,對我們的幫助很大,對生活、學習中看待問題的方式都會不一樣。這種機會,也不是哪一個學校都會有的”。
少年出色,老將也很厲害,這次演出年齡最大的,是73歲的霍愛國。蓄著一縷長髯的他,扮演少林方丈。他自豪地對記者說,他這是第四次參加少林武術節的開幕式,并且還隨塔溝演出團出訪過法國、丹麥、德國等五個國家。(原標題:少林武術節上出動1萬多名學生創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