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記 >> 瀏覽鄭州

《厚重鄭州·傳承古今》之街角邂逅博物館

2015/8/20 11:58:04 點擊數: 【字體:


    “夫源遠者流長,根深者枝茂”。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的燦爛文化,是我們生生不息的根和魂。各類文物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歷史信息和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歷史不可替代的見證與象征。
 
    珍視文化遺產,傳承中華文明,我們才能留住文化根脈、贏得美好未來。
 
    著名考古學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教授總結,鄭州地區在中華文明發軔、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留下了大量類型豐富、價值突出的歷史文化遺存,鄭州是東亞現代人出現到農業起源的核心地區,是華夏文明起源與形成的核心地區,是中國統一王朝最早定都之地,是中國城市文明最早走向繁盛的核心地區,還是華夏傳統文化體系形成發展與多元文化匯聚交融的核心地區。
 
    近年來特別是近三年來,我市把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傳承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統籌謀劃,按照“依法保護、積極利用、彰顯文明、強化傳承”的原則,結合鄭州實際多措并舉、分類施策,積極做好文物、文化資源的保護、挖掘、管理、利用和傳承,努力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
 
    為全面展示我市文物保護工作經驗做法以及對未來的展望,探看文物工作者書寫現代文明與文化遺產相融共生的嶄新篇章,用歷史文化遺產這張金名片,為民族復興夢想注入強大精神力量,本報推出《厚重鄭州·傳承古今》系列報道。
 
    5000年前鄭州先民的生活場景什么樣?漢代冶鐵工藝成為當時世界冶鐵技術的巔峰,是怎樣做到的?當你漫步鄭州,在驚嘆河南博物院、鄭州博物館典藏珍品所蘊含的巨大文化價值時,你會為鄭州古代文明而自豪;當你走進鄭州二七紀念塔,你會為紀念塔承載的鄭州現代革命精神而驕傲……在鄭州,一個個或高大或低調,或國有或民營的博物館,以凝聚歷史和現代文明精粹的收藏,帶給眾人驚喜與收獲。
 
    在鄭州博物館,記者見到了從湖北來鄭州探親的許先生,看到古代鄭州輝煌的歷史、燦爛的商都文明,他連呼“大開眼界”。記者了解到,我市國有博物館有12家,既有全面展示鄭州歷史文化的鄭州博物館,還有黨領導下鐵路工人運動的見證——鄭州二七紀念館;既有商城“亳”都的守護者鄭州市商城遺址保護管理處,還有8000年裴李崗文化的縮影新鄭市博物館;鄭州師范學院的鄭州自然博物館藏有自然生物和地質標本1萬余件、河南戲曲聲音博物館則是收藏地方戲曲的特色國有行業博物館。
 
    非國有博物館作為國有博物館的有益補充,顯得更有個性、更具針對性:以元代前陶瓷器為收藏、展示對象的大象博物館,以史前陶器及歷代瓷腰鼓為特色的鄭州城外城陶瓷藝術博物館,以古代科舉考試和民國教育等為特色的東興昶書院文化博物館,以仰韶陶器、北魏隋唐墓志等為主的鄭州市華夏文化藝術博物館,此外,還有以明清家具、壺具等為特色的非國有博物館。盡管非國有博物館相對而言規模小、藏品有限,但是其較冷門的收藏、靈活的展示,盡顯特色。
 
    “近年來,鄭州博物館數量正逐步增加,種類不斷豐富,鄭州博物館新館、鄭州商都博物院、鄭州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等建設項目正在穩步推進。”鄭州市文物局局長任偉介紹,總體看,鄭州市國有博物館與非國有博物館共同發展,相輔相成,博物館體系已初步形成。無論國有還是非國有博物館,鄭州市在2006年就領全國風氣之先,實現了免費開放。
 
    數據顯示,2014年,鄭州市各博物館、紀念館除做好基本陳列展覽工作外,共舉辦《勞動的故事》《河南省青少年書畫院作品聯展》《中國夢——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唐代宮廷樂器——腰鼓展》《崖沙燕棲息地保護行動》等臨時展覽99個,舉辦策劃教育項目123項,累計接待觀眾335萬人次,其中青少年觀眾84萬人次,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鄭州博物館“君子四藝——琴棋書畫藝術展”榮獲“2013年度河南省優秀陳列展覽”;鄭州博物館、鄭州二七紀念館榮獲“2013年度河南省優秀免費開放博物館”。
 
    “博物館是保護、展示文化遺產和人類環境物證的文化場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體現其文明成就和發展水平的重要窗口。一個城市的博物館承載的是這個城市歷史的‘根’和精神的‘魂’。”鄭州市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王景杰介紹,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博物館,也是社會教育機構,是弘揚傳承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陣地,“建博物館就是為社會、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就是博物館服務社會的重要途徑。”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人群覆蓋率明顯提高,從40萬人擁有1個博物館發展到25萬人擁有1個博物館。作為擁有千萬人口的歷史文化名城,鄭州的博物館建設發展仍然任重而道遠。
 
    “盡管博物館方面已開始積極探索專題展覽進校園等公共服務的方式,但博物館作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課堂的利用率還不夠高,建議相關教育部門把博物館列入校外課堂進行部分課程的設置。”業內有關人士認為,就博物館建設而言,我市還有待出臺扶持非國有博物館建設發展的辦法,改善非國有博物館的生存發展環境,考慮我市非國有博物館的區域定位與長期發展規劃,也需要進行合理布局,如與鄭州的地理環境相適應,突出地域和行業的特點,突出特色收藏,避免同質化,在有限的條件內,以專項收藏、專題展覽做到區域性的獨一無二、不可或缺,以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產品、實現自身存在的價值。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原網(2015-06-2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