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鄭州 >> 走進鄭州 >> 印象鄭州 >> 瀏覽鄭州

游訪古戲樓與清代民居

2013/7/8 15:55:10 點擊數(shù): 【字體:

 

    2013年3月10日,鄭西古民居保護志愿者考察了龐樓村古民居,參觀了云城寺后,穿越繞城高速,直奔插閻村而去。

    我們懷著無限遐想也穿越不了時空,穿越的只是連霍高速,來到了西蘇樓村考察古戲樓和古民居。不大的古戲樓位于西蘇樓村的中央,坐東向西同一座小廟遙遙相對,兩者之間是一片不小的空地。

    戲樓,顧名思義就是演戲用的戲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其建筑樣式五花八門,從最原始簡陋的露天廣場,到廟宇、勾欄,再到茶樓、戲園,直到現(xiàn)代的劇場、大劇院。

    自古以來,形態(tài)各異的大小戲樓遍布于神州大地的城鄉(xiāng)各處。戲樓逐漸成為中國人的劇場,成為我國傳統(tǒng)戲曲的演出場所。西蘇樓村的古戲樓從建立伊始,就成為西蘇樓乃至四面八方相鄰村民心目中的文化娛樂中心而代代相傳。

    走近戲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房頂上用水泥塑造的“五角星”,突兀怪異的今古混搭給人一種類似“后現(xiàn)代”的感覺。我猜想,當年將中國革命的經(jīng)典標志與古代戲樓這風馬牛不相及,八桿子都打不著的兩件事物結(jié)合在一起,絕非出自資深建筑師的創(chuàng)新手筆。或許,在那激情燃燒的年代里,以此寓意古戲樓已經(jīng)脫胎換骨,洗心革面,而獲得了新生,從此與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等封資修糟粕徹底決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文藝政策,在這革命的舞臺上,為廣大貧下中農(nóng)大演特演革命樣板戲。

    戲臺正面檐下的朽木條被壓彎了腰,戲臺前面四根木頭臺柱子渾身裂紋,骨瘦如柴,立在柱礎(chǔ)石上不堪重負。雖然沒有了后臺的舞臺已不能演戲,但是偶爾開個村民大會,請村長做個報告還是可以的。當村長在村民的鼓掌聲中跨上鋪著水泥地的戲臺開始演講之時,三三兩兩的小草頑皮地從水泥裂縫中探出綠油油的腦袋來湊熱鬧。“出將”、“入相”二門悠閑地分列戲臺左右,睜著一雙空洞無物的大眼睛,茫然若失地看著村長的背影發(fā)愣。

    試問古戲樓究竟有多老?請看鑲嵌在戲臺后壁右上角處的一塊小石碑。碑刻文字很小,有些已經(jīng)模糊不清,難以辨認。我只認出碑上刻寫的“大清國河南直隸滎州河陰縣東南相距五里西蘇樓修蓋戯樓記”,及落款“皇清雍正九年”等字跡。由此看來,古戲樓至少有二百八十來年的歷史。 
游訪古戲樓與清代民居

      西蘇樓村的古戲樓難以抵御歲月的長期侵蝕,如同一位名伶總有鉛華洗盡,姿色衰敗的一天。檐下殘存的木雕裝飾幾乎褪盡了往日艷麗奪目的色彩。如今從它老態(tài)龍鐘的外表已經(jīng)很難看出當年的盛況了。
游訪古戲樓與清代民居

    由于長期以來疏于管理和保護,曾一度繁華昌盛,名揚百里的西蘇樓村古戲樓歷經(jīng)幾度風雨幾度春秋,而變得面目全非。感慨之余,我希望今后修繕古戲樓一定要忠實于原作,參照歷史資料修舊如舊不走樣,力求恢復其歷史的本來面貌。只有采取認真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方法,西蘇樓村的古戲樓才能夠真正得到妥善地保護,這件寶貴的文化古跡才能夠原汁原味地傳承下去。 

    在西蘇樓村我們考察了一處古民居。走進院落,我抬眼望去,前面高高的二層樓房的山墻上有一孔內(nèi)八邊形外正方形的窗戶,周圍飾以簡潔明快的磚雕圖案,如此嚴謹考究的裝飾風格再次撥動了我的心弦,使我產(chǎn)生了共鳴,加深了對于傳統(tǒng)文化及建筑藝術(shù)的親近感。

     房屋墀頭的磚雕裝飾圖案較為簡潔,一朵菊花居中,上下輔以簡單的圖案飾邊。現(xiàn)存中原古代民居通常采用板瓦和筒瓦相配合搭建成鏤空花型的屋脊造型,俗稱“花脊”或“透風脊”。 
 
    對于屋脊裝飾的繁簡精粗程度反映出房屋主人社會地位的高低及其經(jīng)濟狀況的優(yōu)劣。由此可見,這處古宅的原主人可算是大戶人家,屋脊蹲獸的使用較為正規(guī)奢華。在屋脊兩端、垂脊的中端都裝飾有龍頭,在垂脊的底端即房屋的四角均采用磚瓦雕刻疊砌成扭頭加以裝飾。遺憾的是所有的脊獸龍頭都被人為地毀壞了,現(xiàn)在的房主宋老漢右手里拿的鐵件就是從脊獸龍頭上砸下來的龍須數(shù)十年來沒舍得扔。

    當我爬上宋老漢家的東廂房背后另一家院子里的階梯,正要對古宅正房的屋脊裝飾作進一步考察時,突然意外發(fā)現(xiàn)了在宋家的東廂房北山墻一側(cè)的垂脊中端有一個特殊的脊獸,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它不是一個成品脊獸,而是一個類似DIY的業(yè)余作品,甚至有可能是即興發(fā)揮而成的,它由一個獸頭瓦當加上兩只尖尖的耳朵,看上去仿佛一只小貓端坐在屋脊上,十分巧妙而有趣(見圖19)。同時看到正房垂脊、山墻和瓦當、滴水等建筑及裝飾構(gòu)件保存較為完好。

    與屋脊裝飾的奢華正好相反,正房的門窗卻極為樸實無華,多少映襯出原主人的品行和為人。門上方的長方形木窗欞兩側(cè)有鏤空的圖案裝飾,呈對稱分布,一個是變形的“壽”字,一個是“萬”字符。

    讓我們走進宋老漢家的正房,看一看古屋的室內(nèi)風光吧。正面墻上貼著“福祿壽”三星中堂畫,氣氛熱烈。一側(cè)的冰箱門敞開著,就他一人在家,沒有使用,里面空空如也。墻上“安全用電”的警示條旁邊歪斜的像框已許久無人扶正。

    房主宋老漢拿出鐵件讓我們看,說是在文革破四舊時從屋脊蹲獸——龍頭上砸掉的龍須,被家人收藏至今。宋老漢還向我們出示了土改時政府發(fā)的“土地房產(chǎn)所有證存根”,紙張已經(jīng)泛黃變脆,足足有半個村子的土地房產(chǎn)證,被用心地釘成了厚厚的一本。宋老漢小心翼翼地將土地房產(chǎn)證從一個破舊的牛皮紙檔案袋里掏出來,打開一頁頁地讓我們看。最后,他又小心翼翼地將土地房產(chǎn)證裝回檔案袋,臉上露出微笑。

    在古宅的西墻外,我們看到墻上有一個磚砌的拱形門,據(jù)說原來這里是專為進出車馬而開辟的后院門,可見古宅早年的院落規(guī)模之大在西蘇樓屬屈指可數(shù)。

    考察結(jié)束臨行前,我們再次向村民宣傳保護文化古跡的意義,囑咐他們一定要保護好古戲樓。然后,我們繼續(xù)向廣武鎮(zhèn)進軍。(金方藝術(shù)攝影)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原網(wǎng)(2013-03-25)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shù)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