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戲,又稱“燈影戲”、“提影戲”、“挑皮影”或“影戲”等等,是廣泛流傳于我國民間的一種造型藝術與戲曲藝術相互影響、并行發展的綜合性藝術。皮影戲起源很早,漢代、唐代已經盛行,更有學者考證認為周代宮廷里就開始白天演傀儡、夜晚唱皮影的娛樂。這種藝術不斷成熟,在全國發展為河南、山西、陜西、唐山四大流派,各派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其中,河南皮影戲以羅山皮影戲為代表。
...
本期概述
羅山皮影始于明代,據1982年版的《羅山縣志》記載,羅山皮影源自河北灤州,從明嘉靖年間(公元1552年至1566年)開始在信陽市的羅山縣繁衍生長,距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歷史了。2006年,羅山皮影被確定為河南省第一批民間文化遺產搶救項目。2008年,羅山皮影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名錄。本期主要介紹羅山皮影戲的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