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河上現存的最古老的橋,和其他地方的人一樣,安陽人把這座橋稱為安陽橋。說起這座橋的年齡,雖沒有趙州橋歷史悠久,但也是飽經了元、明、清的滄桑,經歷了從民國到現在的風雨。那這座橋是誰建的呢?民間傳說,當然,既然是傳說,那這背后肯定得站一位大人物,這個傳說里的大人物是誰呢?不是別人,正是一代傳奇,實現了從和尚到皇帝這幾乎不可能實現的任務的朱元璋。
話說朱元璋起兵反元時,在千萬次的戰斗中,這一次,他被元朝軍隊打敗了,一敗就敗到了安陽河。但令朱元璋無比傷心的是,安陽河上沒有一條船,正是前有追兵,后有堵截的關鍵時刻,怎么辦?安陽老人說,別慌,朱元璋是誰呀?那是皇帝,真龍天子,哪能說不行就不行呢。說時遲那時快,絕望之中的未來皇帝朱元璋突然看到河面上出現了一條大鯨魚,那條鯨魚到底有多大呢?咱沒見過,反正是朱元璋帶著他的部隊,登上鯨魚背,順利通過了安陽河,你說那條魚有多大。更神奇的是,當元朝軍隊趕來的時候,那條鯨魚就像它出現的時候一樣,轉眼就蒸發了。
脫險后的朱元璋暗暗下了決心,如果以后自己得了天下,一定要在安陽河上架一座像鯨魚一樣的橋。大人物都是說話算話的,后來,朱元璋果然當了皇帝,果然讓人在安陽河上架起了一座像鯨魚一樣的橋,這就是安陽橋。因為安陽橋的橋背有點像鯨魚背,所以,站在安陽橋上看風景,就被稱為鯨背觀瀾,這也成為了安陽的著名一景。
實際上,修安陽橋的人,是元代人,名叫徐開林,時任安陽地方長官,因看安陽河上的浮橋經常毀于大水,本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原則,決定在安陽河上架一座石橋。據史書記載,修建安陽橋,先后投入人力兩萬余人次,用時一年零4個月。安陽橋的建成,使得安陽河上第一次有了一座永久性的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