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北滑縣南部一帶流傳著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祁白玉,因其官至明朝督堂,后來人們都習慣稱他“祁督堂”。
祁督堂生于滑縣城南50里的陽兆村,自幼在距家七里地的胡村天爺廟讀書。他天賦聰穎,膽識過人,學業優秀,深受老師喜愛。
從陽兆到胡村上學,要經過一條小河溝,河水常年不斷,每當上學要么繞道,要么趟水?善疃教妹看我^河(即現在的柳青河),都會有人叫道:“祁老爺,我背你過。”這樣以來,時間長了,學友們都很羨慕,也想享受享受這個“老爺待遇”。有一次,一學友換上祁督堂的衣冠。讓那人背著過河,誰知來到河中心,那人說:“祁老爺,你今天為啥這么輕啊?向后一看,發現不是祁督堂,隨將那人丟到水里。瞬間那人就不見了。
一天放學后,祁督堂要掃地,對天爺廟中泥像說:“你們都挪一挪吧。”于是,泥像一個個先后走出廟門。當他掃完地又說道:“各照本位”,于是泥像又各復原位……。自此,當地便有了“祁督堂掃地——各照本位”的歇后語。
一天,祁督堂趴在神像的供桌上睡著了,學友隔窗發現桌上臥著一只白虎,都很害怕,忙把他們的趙老師叫來。趙老師急忙呼叫,當祁醒來時,白虎也不見了。
有年冬日,一老農要給兒子完婚,讓趙老師“看好”。趙老師查來查去,近段只有一天是“吉日”,可這一天是“五鬼鬧轎”。老農拿不定主意。這一天,一江南 “舉子”進京趕考遇大風雪正巧趕到老農家門樓里避寒。老農將“舉子”讓到正堂,生火取暖,并將兒子完婚“看好”一事告知“舉子”。“舉子”說:“就那天完婚都中!雖有‘五鬼鬧轎’但還有‘白虎沖散’ 呢,只要那天學生不上課就行……”。當花轎到來之時,趙老師和學生都去看熱鬧。祁對老師說:“我看見轎桿上有五個赤身小孩,我一去都跑了……。”老師想:別人都沒看見,他怎么看到的?老師覺得他不是“凡人”。這幾件事慢慢傳開了,都說祁是“白虎星”轉世。
祁督堂天資過人,很快學業有成。一天,趕考途中來到一個叫董古城的村上借宿。村人將他安排在一個人稱“陰宅院”的房子住。此房多年閑置,經常鬧鬼,沒人敢住。大冬天祁剛躺下,只聽見一群小雛雞唧唧的叫聲。他點上燈,只見一群小雞先后鉆進地下的磚縫里。他端燈掀磚一看,滿是金銀元寶……。他又把磚蓋好,天明照樣赴考。后來得中,衣錦還鄉,將此院買下。自此,祁便有兩個家。這就是人們傳說的“生在陽兆,落戶董古”的來源。
祁為官清廉,深受群眾愛戴,后來不知何緣遭遇奸臣陷害。奸臣奏明圣上,要祁去鎮守邊關,企圖讓其戰死疆場。孰料他旗開得勝,凱旋回朝,皇上封祁為兩廣總督,好不風光!古裝戲“祁白玉征西”便是說的祁督堂。不過此劇已失傳,不再有劇團上演了。
時間已過去五六百年了,可祁督堂的名字及故事至今還在滑南一帶廣為流傳,而且頗具神奇色彩。如今滑縣焦虎鄉陽兆村祁氏后裔談及此傳說故事,還津津樂道,引以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