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木匠到董事長———得邦利達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朝軍
2013/10/25 15:27:2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1987年,年僅16歲的張朝軍當起了木匠學徒,跟著舅舅學手藝。在常人眼里,做學徒工既苦又累,他卻不這樣認為,即使每天重復著同樣的工作,甚至刨木板時雙手磨出了血泡,都沒有讓張朝軍產生絲毫的厭倦感。“這個工作其實很有意思,一堆堆木材,經過自己的勞動,最后變成一件件實用的家具,這個過程讓我很有成就感。”
憑著天賦和勤學苦練,張朝軍跟著舅舅學了一年就出師了,17歲那年,他自己辦起了家具廠,開始自己帶著人接活兒。柜子、床、梳妝臺,做得都是那時候最流行的家具。自那時起,他就立下雄心壯志,一定要做出家具精品,填補河南人口大省卻無精品家具廠的空白。
雖說張朝軍手藝精湛,但由于沒有摸透當時的市場行情,家具的銷售情況并不理想,他的家具廠經營十分艱難。一度因為缺少資金,家具廠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但性格堅韌的張朝軍沒有放棄。
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調研,他調整了自己的制作方向,轉向制作辦公家具。依靠長年積累下來的經驗,張朝軍設計、生產的家具款式新穎、結實耐用,很快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這樣順風順水一路做下來,不過10余年的時間,他的生產場地就從農家小院變成了氣派干凈的大廠房,他的家具廠也變成了家具有限公司,產品也由原來的100多種擴展到1000多個品種,研發了新的辦公家具系列、酒店套房系列、實木民用家具系列等,產品不僅銷售到全國各地,還出口到英國、韓國和新西蘭等國家。
對于自己白手起家的艱辛,樸實的張朝軍并沒有細說,他的妻子卻在聊天時紅了眼眶,稱自己的愛人到今天還是常穿著一身工作服,在廠區制作樣品、維修機器、監督產品質量。今年3月初,他帶領公司設計、研發技術人員外出考察,新上年產9萬套環保實木門項目,3月中旬就開始批量生產,如今產品供不應求,這其間的艱辛他卻只字不提。
20余年的大浪淘沙之后,當年的小木匠已低調轉身,成為身價不菲的老板。說起他的為人和行事風格,朋友們的評價是:朝軍不愛張揚,是個穩當人。
“我做事一向都是考慮清楚了才做,但機會出現時,我肯定會抓住它。”張朝軍告訴記者,為了吸收家具行業的新信息,他和他的團隊一直都很注重學習,因為他意識到品牌要做大,離不開知識的支撐。“我能走到今天,能夠做大,其實就是依靠兩點,一是產品質量好,不愁銷路。做生意要講誠信,我本身是木匠出身,看一眼就知道家具做得好不好,凡是有問題的產品,我絕對不讓其出廠。二是市場定位準確。和密度板制作的家具相比,雖然實木家具表面看上去并不華麗,但是它牢固、耐用、不含甲醇,很受顧客歡迎。”
談到誠信,談到服務,張朝軍說他最欣賞移動公司精益求精的服務,“移動公司的服務特別貼心,啥事都為客戶想到了,這些年我和我的員工們全是移動公司的忠實客戶。對移動公司的業務、信號及售后服務等方面都很滿意。”
在創業的同時,張朝軍沒有忘記回報社會,投資32萬元為浚縣善堂鎮新修了教室,配置了課桌,改善了教學條件;投資46萬元修通了6條村街道;投資23萬元為村民解決飲水問題,照顧孤寡老人更是常事。“我能有今天,離不了政府的關心和幫助,作為我個人,現在有了點能力,就要盡自己所能,回報社會。”
張朝軍,昔日一名普通的小木匠,經過多年的辛苦打拼,擁有了自己的公司,并在鄭州、鶴壁、濮陽設立分公司,在山東省濟南市,河北省石家莊市等設8個辦事處,在全國發展35家經銷商。產品不僅銷售到全國各地,還出口到英國、韓國、德國和新西蘭等國家。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商會經濟網(201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