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建筑是中國傳統建筑文化遺產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各類建筑的根源和基礎。尤其是不同歷史時期的居住遺址與出土的漢唐至明清時代的建筑模型,都生動地表現出歷史上的民居建筑所具有的高超技術水平與深厚的文化內涵。但隨著自然界的侵蝕和人為的破壞,現存的古建筑實物資料已很難見到。為了不讓這些古代的民居建筑消失在歷史的腳步聲中,?h康家泥玩的傳承人康號彬以黃泥為載體,以古民居建筑為題材,用民間泥塑技藝手法,以微縮的形式展現出了不同時期中原古民居的建筑特點,以啟發人們對傳統民居文化的了解和認識,用泥塑的形式展示了我國古代建筑由繁到簡的變化特點。
康號彬,1973年出生于河南省?h善堂鎮康村,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新鄉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h康氏泥玩第十九代傳人,自幼受家庭濃厚的傳統技藝熏陶,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中,全面掌握了傳統泥玩民居的工藝流程,練就了扎實的基礎,不斷學習,潛心鉆研,創作出了一大批具有中原鄉土風格的藝術作品,其中以“仿漢代建筑”、“古樓閣亭臺”和“明清中原民居”最具特色,以泥塑的形式留住了古老的中原居住文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使著古老的民間技藝得到了繼承和發展。
康氏民居泥玩系采用黃河故道沉積膠泥,經傳統工藝煉制,泥塑民居作品可以永久保存,且雕刻精細入微,門窗都可開合,是中國古民居建筑的濃縮。其作品特點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在現了中原居住的文化特點,造型出神入化,讓觀賞者深深沉浸在古民居生活的場景之中,久久不能自拔,且以大氣中凸顯別致的制作手法,讓觀賞者流連于泥塑粗獷之中所帶有的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