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青龍鎮與玉皇閣
2013/10/23 17:48:1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在淇縣城東7.5公里的地方,有一個風景秀麗的村子,名叫河口村。因其東臨淇河,又是一個渡口,故名。清初順治壬辰(1652年)知縣柴望在此創建青龍鎮并建玉皇閣,修筑城垣,在東門建玉皇閣,其上雕一石刻龍頭,西門安一石刻龍尾,東西大街為龍身,猶如一條巨大的青龍在淇河西岸。為什么要建青龍鎮?因柴望看支此地是一可開發致富的寶地。湯湯淇河自西北入境,東南流于薛村(今小河口)與衛水合流,下至直沽入海,可以通舟楫,發展貿易繁榮經濟地方之利賴莫大焉,故在青龍鎮建立碼頭。又何以建玉皇閣呢?因其地濱淇河,淇河大堤往往被洶涌澎湃的山水沖決,使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極大的損失,非有至尊者以鎮之。于是就在鎮之東門建玉皇閣、清順治《淇縣志》載:玉皇閣,在縣東十二里青龍鎮,國朝順治八年知縣柴望創建未就而廢,知縣張啟泰、唐際盛、王謙吉繼成之,歷時八載。命生員王育之才董其事,邑庠生關輝祚有記。建閣是依賴玉皇大帝以鎮之,使人民的生命財產得以安全。“工果告焉,洵朝歌之雄鎮而河朔之奇地哉!”就是說玉皇閣建成后,實在是朝歌雄偉壯觀的名鎮,而且也是黃河以北廣大地域的奇觀。
青龍鎮及玉皇閣建成后,昔日荒村廖落之地而化為人煙櫛比之區,客商往來十分繁忙,淇縣的土特產可以在此集中,通過衛河運往天津等地,外地的產品通過衛河運此散銷售,市場繁榮,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叫志之聲不絕,商店顧客盈門,曾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可想當時沒有鐵路,水運就顯得格外重要。
青龍鎮的開辟,淇河的利用,為繁榮當時淇縣的市場,發展淇縣的經濟,起到積極的作用。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淇縣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