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文 晨報記者 趙永強/圖
王佩雨,這個“泥巴里玩出天下”有著傳奇般經歷的陶瓷儒商,個頭不高,衣著樸素;言語不多,淡泊名利;誠實守信,和藹可親。
然而就是他,在國內陶藝界創(chuàng)造了奇跡。因為由其親自創(chuàng)作、設計的鹿頭尊、四靈神瓶等產品填補了國內陶藝界空白。特別是由其帶領團隊研發(fā)的目前國內最高、浮雕難度最大的2.6米超型巨龍瓶堪稱一絕。此瓶現由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收藏,為河南人民贏得了榮譽。
今年5月初,剛剛榮獲“第二屆鶴壁市十大優(yōu)秀企業(yè)家”稱號的王佩雨在被問起近年來取得的榮譽時,他笑著說:“上級給我的榮譽太多了,真是記不清了。但是,我始終記著要為繁榮我們鶴壁市的文化產業(yè)而奮斗終生。”
受命于危難之時,為籌資曾“偷”家里存折
1995 年,對于王佩雨來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那年本是浚縣電業(yè)局一名中層干部的他卻被領導委派至當時因資金缺乏和人才流失而瀕臨倒閉的古風陶藝廠(鶴壁市古風陶藝有限公司的前身),接下了一塊誰都不愿意碰的“燙手山芋”,從而走上了一條常人無法想象的充滿泥濘和風雨的坎坷之路。
古風陶藝廠成立于1993年。兩年后,廠子囿于小作坊式生產而逐漸陷入困境。王佩雨清晰地記得,當他第一次走入那座破舊的廠房時,只看見兩名員工——看大門的夫妻倆,當時的凄涼景象難以形容。他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接手了這個廠。
雖說接手時已有心理準備,但迎面而來的難題還是讓王佩雨始料未及。缺資金,他想盡辦法四處籌借,直到借得親戚朋友一見他就恨不得躲著走。家里也因此受到“株連”,有幾次他背著妻子“偷”出家里的存折,把全家的生活費都取出來填進了廠里。
“因為有這段‘不光彩的歷史’,我愛人到現在都把存折藏得嚴嚴實實的不讓我碰。”王佩雨笑著說。
除了資金,人員也是個大問題。之前,由于廠子經營不善,工人們都陸續(xù)離開各謀生路。王佩雨來了之后,想方設法找到原來的老工人并邀請他們回來,還從社會上請了一些有藝術功底的人前來當工人,力求振興古風陶藝廠。
有了一定的資金和人員,銷路又成了個大問題。“我親自到外面去跑市場,有一次連路費也沒有了,沒辦法我就到廠門口的小賣部借了幾十塊錢。”王佩雨回憶,當時為了跑銷路,為了節(jié)省幾塊錢,王佩雨白天靠一瓶水、一包方便面充饑,晚上就睡在火車站或者隨便找一家地下室湊合。
當時能不能救活古風陶藝廠,能不能贏得效益,對陶瓷行業(yè)來說原本是個門外漢的王佩雨心里也沒底。“那真是頂著極大的風險去做的,幾乎所有的家人和朋友都反對。慶幸的是我堅持下來了。”王佩雨說,正是靠一種“犟”勁兒讓他取得了成功。
因為他始終相信那句話:只要出發(fā),就不算晚。
嘗盡酸甜苦辣,心血終于澆灌出美麗之花
王佩雨清晰地記得第一窯陶瓷作品出爐時的情景,那真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多時的努力終于有了收獲;而憂的是,陶器出爐了,卻并非像他想象的那樣做幾個成功幾個,而是一爐十個能成功一個就算不錯了。
由于黃河古陶選用特殊陶土做原料,整個生產過程全部采用手工制作,比刺繡工藝還要精細,稍不留意,就會前功盡棄。工人們每天起早貪黑地泡在車間里雕呀刻呀,做出來的成品卻不多,成品率能達到20%~30%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怎么辦?王佩雨情急之下干脆把家搬到了窯上,發(fā)誓不成功決不回家。
王佩雨已記不清當時敲碎了有多少殘次品,只記得每到月底用板車往外拉廢品時,他的眼里都含著淚水。到后來,每當砸碎的廢品往外拉時,細心的工人們都盡量避開他。
失敗是成功之母。半年之后,在王佩雨的帶領下,鶴壁市古風陶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古風陶藝”)終于成功地研制出仿古陶、現代陶等多個系列和品種。
面對成功,王佩雨并不滿足。因為他發(fā)現,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陶器需求的品位越來越高。于是,他不顧勞累,率技術骨干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訪名家,向藝術院校的專家請教。
蒼天不負有心人。他的誠意和對古陶藝術的追求深深地打動了藝術院校的專家。杭州美院的教授當即答應當古風陶藝公司的美術指導,河南大學青年教授肖紅也為其精神所感動,毅然擔當起藝術顧問。有了名家指點,古風陶藝公司生產的古風陶器讓同行業(yè)的行家開始刮目相看。
有了名家指點,古風陶藝大膽使用浮雕、高浮雕、浮雕鏤空等新技法,創(chuàng)作出了高品位的“黃河古風”牌黃河古陶。其開發(fā)研制的產品有瓶、罐、鼎、尊、鬲、豆、壁 掛、現代陶藝等幾十個系列數百個新品種,且運用高科技技術焙燒出了橘黃、石青、仿青銅、褐、絹黃等顏色,成功突破了陶藝界的紅、灰、黑傳統三色。
在王佩雨的辦公桌上,他所用的煙灰缸、筆筒等均是出自自家。如何用一個最恰當的比喻來形容出爐的每一件作品?王佩雨毫不猶豫地回答:“孩子,它們都是孩子。”每一件源自古風的作品,它們都是王佩雨最心愛和最心疼的孩子,凝聚著他一生的心血和期望。
慧眼識人,2.6米“世界首創(chuàng)”傳奇誕生
在古風陶藝工人們手中曾誕生的藝術品數不勝數。但最值得他們驕傲和引以為豪的一件作品:高2.6米,目前國內最高、浮雕難度最大,并填補了國內陶藝界空白的浮雕超型巨龍瓶,如今陳列在中國駐德國大使館。談起這件寶貝的誕生過程還真有些傳奇色彩。
王佩雨說,由于拉坯為純手工完成,最初時受工人身高的限制,能拉出50公分高的陶器坯體已算是極限了,更高的坯體根本不敢想。
“那還是1997年的一天,廠里突然來了一個蓬頭垢面、穿著邋遢還渾身散發(fā)著酒氣的中年男子。他一進門就大聲問:‘你是廠長?’我說是,他就要求我?guī)フ箯d看看。”王佩雨回憶,雖說那人穿著邋遢,但來者是客,不好拒絕,于是他帶著該男子走進了展廳。誰料走進展廳后,那人指著陳列的所有展品說:“你這兒的東西我都會做!”
“莫非這是藏在民間的高手?”王佩雨心里一驚。交談中,王佩雨得知,該男子從13歲開始學做陶器,是個拉坯能手,但前幾年 因為某種原因進了監(jiān)獄,現在剛剛刑滿釋放。雖然這人入過獄,而且嗜酒如命,但一聽說他能拉出75公分甚至1米高的坯體,王佩雨還是不由心動了。于是他出了個考題:一周時間如果能拉出1米高的陶坯就來廠里上班。
一周時間眨眼就到。到了“交卷”的時間,王佩雨來到工作間,看著立在眼前的1米多高的坯體,心里不禁稱嘆——真是個高手!就這樣,該男子來到了廠里,繼而也將拉坯技術留了下來。1米、1.2米、1.5米……古風陶藝的陶瓷在高度上不 斷有了新突破,這些都為后來誕生的奇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3年的不斷試驗,終于在2000年,古風陶藝歷時近3個月成功制做出了高達2.6米的浮雕超型巨龍瓶,并被省政府選中送往德國參展,最后獲得大獎并作為紀念品留在了中國駐德國大使館。
特大陶瓶的問世,再次引起全國陶藝界的轟動和關注,北京、上海、南京、武漢、廣州等大城市的商家紛紛前來訂貨,一些外國客商也慕名求購。一位德國客人看到古風陶藝的產品后,連稱“OK”。它們不僅讓藝術界朋友爭相收藏,還備受國內外政企界名流青睞,更曾作為國禮贈送泰國總理他信及德國大使。
前景無限好,小泥巴里要玩出大天地
王佩雨是浚縣新鎮(zhèn)鎮(zhèn)張莊村人,他當初選擇陶瓷行業(yè)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對家鄉(xiāng)的情感和對泥土的無限眷戀。
他說,浚縣陶器可謂源遠流長。早在6000多年前,這里就出土了大量精湛的古代陶器。經考古學家認定,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商代文化遺址,僅浚縣保存完整的制陶作坊就達11處之多。據有關史料記載,商代浚縣制作的鼎、尊等器皿曾作為貢品選送皇宮。
“能將家鄉(xiāng)的制陶文化繼續(xù)發(fā)揚光大,使其揚名***,我愿意力所能及地出一份力。”王佩雨說。
如今,古風陶藝公司的產品已從最初的幾個系列十幾個品種發(fā)展到現在的十幾個系列數百個品種,產品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和地區(qū),還遠銷新加坡、日本、泰國等國家,深受國內外客戶的青睞。
古風陶藝現已是我省知名文化企業(yè)、省旅游商品定點生產企業(yè)和省民間工藝先進單位。王佩雨帶領團隊生產的產品在國內外屢獲殊榮:首屆中國國際博覽會銀獎、中國中部文化產業(yè)博覽會金獎、河南省民間工藝大賽金獎、河南省工藝精品金鼎獎、中國駐德國大使館頒發(fā)的特等獎、河南省中原文化上海行工藝美術珍品展金獎、河南 省知名文化產品等,并多次得到國家、省、市、縣領導的贊揚。
“我們的王總榮獲第二屆鶴壁市十大優(yōu)秀企業(yè)家稱號當之無愧。”古風陶藝的一 位職工搬來一大摞證書和聘書。從這些證書中我們發(fā)現,貌不驚人的王佩雨竟從1999年至2003年連續(xù)5年當選為鶴壁市優(yōu)秀政協委員,還當選為河南省優(yōu)秀 政協委員實業(yè)家、河南省新農村建設突出貢獻新聞人物、河南省第二屆十大文化新聞人物、鶴壁市市管專業(yè)技術拔尖人才,2008年還當選為河南十大管理英才及 首屆河南省構建和諧社會十大新聞人物,目前還身兼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雕刻研究會副主任和我市民協常務主席等職。
“你們的王總真是個大名人。”在與這位職工的聊天中得知,省市媒體多次對王佩雨的傳奇經歷進行報道。其中省電視臺曾以“中原名人”為題,中央電視臺則以“古陶大放異彩”為題,在“華夏掠影”、“鄉(xiāng)音”、“鄉(xiāng)土”、“文化博覽”等欄目多次播放。
“哎,別炫耀了,趕緊收起來,榮譽只能說明過去。”王佩雨顯得有些生氣。作為目前全省唯一生產黃河古陶的正規(guī)廠家,當問起今后的發(fā)展時,王佩雨說:“古風陶藝要做大做強,現有的狹小生產場地已成為制約企業(yè)發(fā)展的瓶頸。為解決這一難題,在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公司現已征地45畝,計劃投資3800萬元,建立中華 陶苑、黃河古陶藝術展館并新增5條生產線,將公司建成集生產、銷售、研制、開發(fā)、展示、旅游、觀光于一體的園林化、環(huán)保型企業(yè)。目前該項目已經開工,預計 明年5月份投入運營。項目建成并正常運營后,年銷售額將達到5000萬元,實現年利潤1800萬元~2000萬元,可安排下崗職工等就業(yè)人員500 名~700名。”
追求永無止境,創(chuàng)新催生奇跡。如今,為進一步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使黃河古陶成為我市首屈一指的文化產業(yè)和旅游經濟增長點,王佩雨和他的團隊正沿著科學發(fā)展的道路在美麗的古陶王國里奮戰(zhàn)。(趙永強)(原標題:小泥巴里玩出大天地——記鶴壁市古風陶藝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