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齊地質公園游記
2013/10/16 15:59:2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東風送暖,春回大地。攜友人慕名來訪東齊地質公園。從姬家山鄉東齊村向東北前行兩公里,便到了東齊地質公園,舉目相望,只見楊柳依依,河水潺潺,鶴翔魚躍,瀑布前掛。
沿著叮咚的泉水,向西蜿蜒而上,逆水求源。前行約100來米,在山腰的堤岸下一水桶粗泉流噴涌而出,水質清澈,水溫不寒,清甜可口,此泉名曰大泉。當地村民介紹,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此泉泉水豐盈、流量大,東齊等四個自然村飲水靠此泉,照明靠此泉發電。據說此泉與淇河相通,在淇河發洪水時,泉水流量增大,水色變渾,偶有小魚從中流出。
大泉東約200米,地勢低處有一小泉。泉眼有碗口粗,泉水平地涌出,伴有陣陣氣泡,猶如珍珠。涓涓細流經小石橋下流進洹河,配上橋邊的參天大樹和不時飛過的烏鴉及護林人的三間磚房的景致,你會想起古人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詞句。跟著潺潺流水,順著羊腸小道向北而下就到了公園的主景場———洹河南岸原始生態化石群。峰回路轉,一幅高數丈的千米長卷展現在眼前。溶洞相連,化石點綴,飛流直下,水珠滴濺,好一幅南國水鄉圖,不由你不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靈秀。
畫卷最東面是一寬6米,高3米的泉水瀑布,晶瑩透明,銀珠四濺,涓涓細流布成水簾。水簾內墻上下掛著一個個綠色小冰柱,疑問間用手觸摸,冰柱原來是綠苔衣相聚而成。瀑布下碎石砌成的小池錯落有致,像一個個玉盤。瀑布下有一大石龜正探頭飲水,被此處風光陶醉,長住此地,樂不思蜀。
瀑布北有一深30余米的溶洞。進口處僅容一人通過,越往里走,空間越大,最寬處可達十余米。石壁上的鐘乳石,有的酷似香蕉,有的狀如亂草,有的形如大白菜,有的好似葡萄,有的恰如海中珊瑚……令人流連忘返。再西行數十步,有兩個小溶洞,因溶洞離地面兩米多高,游人進去的較少。筆者在友人的幫助下,攀上了第一個溶洞。此洞有一人多高,一石鱷魚臥在中央,其身下石呈多層狀,恰如海水漫灘。如想到第二個溶洞,需冒險爬行4米方可進入。令人稱奇的是此洞西側壁上有一個小溶洞,被一大如床面的石板隔開,泉水順石板流下,形成一洞中瀑布。
沿著畫卷向西躑躅前行,其長壁景物有的似駱駝,有的如觀音坐禪。特別是一長兩米酷似小龍的鐘乳石更是惟妙惟肖,讓人嘆為觀止。長壁上植物化石處處可見,有樹干、草棒、樹葉,其紋路清晰可見、栩栩如生。走到西端時,有一泉水瀑布壓軸,其水流從3丈高處直瀉而下,躍入洹河,飛花濺玉,氣勢恢宏。近聽如春雷打響,遠聽似古鐘長鳴。行人通行需從瀑布內穿過,水霧雨珠會使你如置身仙境之中,而吟出詩仙的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觀完長壁畫廊,回望洹河流水,可覽水草連連,楊柳依依,魚翔淺底,鴨戲水面,絕壁翠柏,鶴鳴長空。由于此地山清水秀,食物豐富,較少污染,引來十余只仙鶴在此定居,繁衍生息。如到此處,你可觀賞到“仙鶴棲于南山峭壁”而得名鶴壁的古景,你會為東齊地質公園的自然美景所陶醉。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淇濱晚報 2006-06-19 作者:郭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