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河南風情 >> 特色訪談 >> 瀏覽文章

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吃什么?

2016/2/15 10:58:51 點擊數: 【字體:


    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吃什么?
 
    間諺語: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面。下面小編為您詳細介紹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吃什么。
 
    大年初一
 
    1、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2、萬年糧--廣東部分地區春節第一餐要吃“萬年糧”,即做好足夠春節3天家人吃的飯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
 
    3、餃子--除夕、大年初一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不過現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餃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時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
 
    4、湯圓--大年初一的早餐湯圓一定更具特殊意義,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團圓美滿。
 
    5、面條--長面,也叫長壽面,大年初一的時候吃長壽面,寓意“年年長久”,預祝著壽長百年,不少老年人還保持著這樣的風俗。
 
    6、雞湯--大年初一喝雞湯,象征“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
 
    7、甜食--大年初一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吃什么?
 
    大年初二
 
    1、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
 
    現在的人們一般都打個鹵兒或者炸點醬做成打鹵面或者炸醬面。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過,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風俗。
 
    2、大年初二是女兒(皆女婿)回娘家給父母拜年。一般必吃年三十留下的東西,比如雞,年夜飯是要把頭,翅,腳,尾留著的,但初二就可以吃了。
 
    有年夜的飯要多煮,留下年飯初二開吃。必有臘肉香腸,魚和面。
 
    3、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
 
    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大年初三
 
    1、民間以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2、俗話說:初三合子往家轉,合子是中華面食中的一種,是中國北方,尤其是在京、津地區流行的一種面食。比較常見的是韭菜、茴香、雞蛋、豬肉,以韭菜+雞蛋、茴香+豬肉、韭菜+豬肉的組合最常見和最受歡迎。
 
    合子的面皮一般不用發酵的面,而是用燙面和冷水面這兩種。合子皮薄、餡大、味道鮮美,因此深受歡迎。
 
    3、北方有些地方流行在“初三”也吃餃子,由于一部分人此時需要提早出門,趕往工作地點,民俗、民風的名言是:“出門餃子、進門面”。
 
    也就是說:親人離開家門時,吃餃子保平安,來年再團圓,家中親人的祝福都包在餃子中。
 
    大年初四
 
    折籮--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籮。所謂折籮,就是把初一到初三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
 
    過去人們不富裕,頭天的剩菜剩飯舍不得倒,第二天“折”到一起燴食,殘羹剩飯有一種特殊的味道,有人喜食。
 
    大年初五
 
    餃子--“破五”吃餃子,承載了人們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
 
    老北京有講究,“破五”吃餃子的肉餡兒,一定要是自己去剁的,菜餡兒也要自己去剁,這樣的話,就是預示著來年一切都很順利。把不順的東西都剁沒有了。“破五”的餃子講究餡兒是一個肉丸的。餃子的形狀是扁圓的,它和古代象征財富的元寶的樣子很相似。一家人團圓吃“破五”餃子,那么就寓意著在新的一年里頭,可以增加財富,可以過上更好的日子。
 
    大年初六
 
    “年關”已過,一切恢復往常的生活。因此可以像往常一樣吃什么都可以。
 
    大年初七
 
    1、七寶羹--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以七種菜所做的“羹”,稱“七寶羹”。
 
    2、面條--大年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傳統習慣要吃面條,這樣可以保佑老年人健康長壽。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2016-1-29)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大年初七“人日”的習俗大全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