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河南工藝 >> 收藏與交流 >> 瀏覽文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瓷器的造型、紋飾特征

2015/12/17 11:46:56 點擊數: 【字體:

  自漢代出現瓷器以來,發展到六朝時期,從墓葬出土情況可以看出,青瓷逐漸代替青銅器、漆器。大陸很多省分的漢墓出土的陪葬品以青銅器、漆器占主要比重,而江南六朝時期的墓葬出土的器物絕大部分是青瓷器,它已經成為當時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的這一時期的瓷器,其造型、紋飾與漢代陶器、青銅器有很密切的繼承關系。
 
  西晉青釉洗,腹部有一條印紋裝飾,兩面貼鋪首銜環,具有明顯的漢代特征。這類青釉洗出土數量很多。青釉三足尊,也飾有印紋裝飾,下為三個熊足,兩面貼奔獸紋,另兩面貼鋪首,造型、紋飾也具有漢代特征。西晉谷倉,上部中心為主罐,周圍有四個小罐,是繼承東漢五聯罐和五管瓶造型而略加變化,上面浮雕佛像、鳥雀、動物,下部為罐。谷倉是墓主生前莊園情況的真實寫照,也是其企望死后能過象生前一樣倉滿糧實的富有生活。谷倉在江南地區吳、西晉稍大一點的墓葬都有出土。有銘文謂之“廩”,是裝稻子的。北方裝谷的叫倉。虎子,漢代多有提梁,西晉保留這一傳統,采用立燒,口向上,臀部觸地。東晉虎子也采用這種立燒法。圓形虎子多為正燒。虎身一般刻劃飛翅紋。西晉牛頭罐,肩上有兩個鼠形系,是這一時期比較少見的。從上面器物可以看出西晉瓷器器形、種類及裝飾特征。造型上很多取自漢代銅器、陶器。壺、罐類器物造型比較矮胖,裝飾上也借鑒銅器,多數壺、罐、洗、碗等器物的肩、腹部飾一條帶狀印紋裝飾,間飾鋪首銜環、獸紋等。東晉瓷器種類與西晉相近,造型上的顯著變化是器形向瘦高發展,肩部的系多為橋形,習稱橋形系。裝飾上以光素為主,少量器物的口沿、肩腹部、動物眼睛等部位點以褐色斑點,形成了這一時期器物的裝飾特點。從最具有代表性的雞頭壺(罐)的演變,可以看出各時期瓷器造型與紋飾的特征。西晉雞頭罐,肩有雙系,雙系間飾雞頭雞尾。西晉早期罐的最大腹徑在中間,以后重心上移,最大徑在肩部。腹徑與罐的高度大體相近,所以給人短胖的感覺。肩部有印紋裝飾。東晉雞頭壺盤口,壺頭較長,橋形系,有的壺口沿飾褐斑。雞頭有頸約一寸左右,雞尾 演變為壺柄。壺的高度明顯大于腹徑, 故給人瘦長的感覺。除青釉以外,還有黑釉雞頭壺。黑釉漢代已經出現,東晉繼續燒造,目前發現燒黑釉的僅有浙江的余杭、德清兩窯,兩窯同時也燒青釉。到南朝時期,雞頭壺壺身更長,柄向上發展,裝飾上出現復線蓮瓣紋。蓮瓣紋的出現與東漢佛教傳入有關。這一時期其它器形如盤、碗、罐等也飾有蓮瓣紋,形成了這一時期的裝飾特點。東晉除雞頭壺以外,還有羊頭壺,其數量少于雞頭壺,但目前出土數量逐漸增多。東晉香薰,此器型兩晉墓出土不少,西晉造型繼承漢代特征,球體上有樓孔,球體與承盤之間有 三足。東晉改為以支柱連接球體與承盤。
 
  南朝仰覆蓮雙系壺,短流,柄上翹,出土數量不多。北方青瓷以河北景縣封氏墓出土的蓮花尊為代表。蓮花尊北魏墓出土兩件,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歷史博物館各收藏一件。通體飾上覆下仰的蓮花,洞窟藝術中的飛天也出現在蓮花尊上,還有團花、獸面紋、葉紋等,裝飾極為豐富。蓮花尊南方亦有出土,沒有北方的氣魄雄偉,北方蓮花尊胎體厚重,釉厚的地方近于黑色。可以肯定,南北朝時期,南北都燒造這種器物,但窯址在南北方都未發現。河北只發現有類似蓮花尊特征的標本,在山東淄博窯發現了浮雕蓮花瓣,這只是一點線索,還有待于進一步調查。北朝青釉蓮花罐,上有浮雕蓮瓣,蓮花瓣是印好后貼上去的,肩部六個橋形系,沿用東晉時的,但較東晉時的粗壯。這類器物出土日益增多,北朝晚期釉中含鐵量較低,故釉色為淺青色,與隋代的較為接近。北朝貼花罐,含鐵量高,釉為黑褐色并有窯變。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藏瓷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