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洛陽水席。
2、河南燴面片。
3、黃河鯉魚焙面。
4、胡辣湯。
央視新聞曾發微博稱“豫菜是中國各大菜系的淵源,烹飪界的許多權威人士認為,豫菜是八大菜系的‘母親’。這個微博發出后引來不少爭議,陜西美食家首先提出異議,并多次為捍衛陜西美食的聲譽而在網上與人論戰。那么,豫菜究竟為何能引起軒然大波呢?追本溯源,主要是基于其中原地域起源并深諳“中”“和”之道的緣故吧。
歷史淵源
豫菜,又名豫宴,即中原河南菜系。是對在帶有中原傳統文化內涵的烹飪理論指導下,運用具備中原地域特點的技術和材料所制作的菜肴、面點和筵席的總稱。當代豫菜是在原宮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和民間菜的基礎上,根據中原物質條件,逐步積累演變而發展起來的。
豫菜作為中原烹飪文明的代表,雖然在南宋以后成為中國烹飪的地方幫派,但因地處九州之中,也就一直秉承著中國烹飪的基本傳統:中與和。“中”是指豫菜不東、不西、不南、不北,而居東西南北之中;不偏甜、不偏咸、不偏辣、不偏酸,而于甜咸酸辣之間求其中、求其平、求其淡。“和”是指溶東西南北為一體,為一統,溶甜咸酸辣為一鼎而求一味,而求一和。
今日豫菜不失傳統,尤長創新。它四方選料,精工細作,極擅用湯,調和五味,程度適中。豫菜沒有趕時髦,沒有浮躁,以醇厚平和續千年。從商、周宮廷的三羹、五齏、周八珍,隋、唐洛陽東西兩市的大宴、素席,北宋汴京宮廷市肆的有美皆備,無麗不臻;數千年來,河南名菜可謂是滿天星斗,遍地錦裝。
古韻遺風 菜品出眾
從中國烹飪之圣商相伊尹3600年前創五味調和之說至今,豫菜借中州之地利,得四季之天時,調和鼎鼐,包溶五味,以數十種技法炮制數千種菜肴,其品種技術南下北上影響遍及神州,美味膾炙人口。
商周古韻,漢唐遺風,汴京絕唱,仍強烈地表現在眾多名品上。燒烤之方肋、羔羊、肥鴨,煎炒烹炸扒熘燴的糖醋軟熘黃河鯉魚焙面、牡丹燕菜、白扒廣肚、炸紫酥肉、鍋貼豆腐、翡翠魚絲、鹵煮黃香管、東坡肉、決明兜子、芙蓉海參、果汁龍鱗蝦,三鮮鐵鍋烤蛋、煎扣青魚頭尾,口味獨特的桶子雞,天下第一的小籠灌湯包,甜美宜人的開花饃,外酥里嫩的雞蛋灌餅,以及拉面、壯饃、土饃、菜盒、蒸餃、鍋貼、煎包、燴面、燜餅、水花糖糕等琳瑯滿目的小吃,完全能讓您領略中原烹飪文明的廣博與深厚。
深圳名店名菜
在中原大地上隨處可感受到豫菜所獨具的文化與美味的綜合魅力。在深圳,河南人家很有名,一段帶有當地特色的豫劇表演,配上酸辣可口的胡辣湯和招牌燴面片,或者啃上一個白饃,都讓食客欲罷不能。
丁記燴面館也是白領們鐘愛的面館,兩三好友相約吃面,這里是最好的選擇,燴面、拉面、白饃、肉夾饃等各種面類應有盡有,這讓遠在外地的游子即便在異地也能感受到家鄉的溫暖。
此外,還有河南家鄉菜、河南鄉村土菜館、河南家鄉菜等均在大眾點評網上留下痕跡,尤其是河南家鄉菜館的菜品出品,被食客點評稱:“真正河南味,尤其是大盤雞味道非常正宗,份量大送面也足,還有牛肉牛肚豬耳朵等各種炒菜及手工水餃也都很棒,河南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