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文化遺產 >> 文化遺產知識 >> 瀏覽文章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評定實施意見

2013/4/1 14:26:20 點擊數: 【字體:


    為加強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規范我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評定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十二條“國家保護名勝古跡、珍貴文物和其它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及相關法律、法規,依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5〕18號)、《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國發〔2005〕42號)精神,參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評定暫行辦法》,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建立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目的

    (一)推動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與傳承。

    (二)尊重和彰顯有關社區、群體及個人對中原文化和中華文化的貢獻,展示河南和中國人文傳統的豐富性。

    (三)提高全民文化自覺和文化自豪感,促進全社會的文化認同,擴大包括中原文明在內的中華文明的宣傳和影響。

    (四)鼓勵公民、企事業單位、文化教育科研機構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五)配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履行,促進國際、國內文化交流與合作,為中華民族文明的傳承,為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及其可持續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二、申報范圍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可分為兩大類:傳統的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制品等;文化空間,即定期舉行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兼具空間性和時間性。

    申請列入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范圍主要包括:

    (一)口頭傳統。包括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如神話、傳說、故事、歌謠等民間文學(口頭文學)。

    (二)傳統表演藝術。包括傳統音樂、舞蹈、美術、戲曲、曲藝、雜技等。

    (三)民俗活動、禮儀、節慶。

    (四)有關自然界、宇宙和社會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包括天文、地理、歷法、氣象、農業、生態環境、養生醫療等。

    (五)傳統手工藝術和技能。包括制造(含釀造、鑄造、燒制、食品烹飪等)、建筑、織染、印刷等。

    (六)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三、申報標準

    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項目,應是具有突出價值的民間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或文化空間;或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具有典型意義;或在歷史、藝術、民族學、民俗學、社會學、人類學、語言學及文學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一)具體評審標準

    1.具有展現中原文化創造力的突出價值和維系中原文明乃至中華文明傳承性的重要作用。

    2.扎根于相關區域的文化傳統,世代相傳,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3.具有促進民族文化認同、增強社會凝聚力、增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4.出色運用傳統民間工藝技能和經驗,體現高超的技藝水平。

    5.具有見證中原文明、中華文明活的文化傳統的獨特價值。

    6.對維系優秀民族文化傳承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因社會變革或缺乏保護措施而面臨消失的危險。

    (二)申報項目須提出切實可行的十年保護計劃,并承諾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1.建檔:通過搜集、記錄、分類、編目等方式,為申報項目建立完整的檔案。

    2.保存:采用文字、錄音、錄像、數字化多媒體等手段,對保護對象進行真實、全面、系統的記錄,并積極搜集有關實物資料,選定有關機構妥善保存并合理利用。

    3.傳承:通過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等途徑,使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后繼有人,能夠繼續作為活的文化傳統在相關社區尤其是青少年中得到繼承和發揚。

    4.傳播:利用展覽、觀摩、培訓、研討、節日活動等形式,通過大眾傳媒和互聯網的宣傳,加深公眾對該項遺產的了解和認識,促進社會共享。

    5.保護:采取具體有效的措施,保證該項遺產及其智力成果得到保存、傳承和發展,保護該項遺產的傳承人(團體)對其世代相傳的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所享有的權益,尤其要防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誤解、歪曲或濫用。

    (三)申報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須提交的材料

    1.申請報告:對申請項目的名稱、申報者、申報目的和意義進行說明。

    2.項目申報書:對申報項目的歷史、現狀、價值、代表性傳承人和瀕危狀況等進行說明。

    3.保護計劃:對未來十年的保護目標、措施、步驟和管理機制等進行說明。

    4.其他有助于說明申報項目的必要材料。

    四、申報主體

    (一)河南境內的公民、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均可向所在行政區域文化行政部門提出項目申請,由受理的文化行政部門逐級上報。申報主體不是申報項目傳承人(團體)的,應獲得申報項目傳承人(團體)的授權。

    (二)傳承于不同地區并為不同社區、群體所共享的同類項目,提交各方同意聯合申報的協議書后,可聯合申報。

    五、申報程序和評審辦法

    (一)建立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廳際聯席會議(以下簡稱廳際聯席會議)制度,統一協調解決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并負責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評定工作,由廳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具體實施。

    (二)省轄市文化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申報項目進行匯總、篩選,經同級人民政府核定后,向廳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提出申報。省直屬單位可直接向廳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提出申報。

    (三)廳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對申報材料進行初審,將合格的申報材料提交評審委員會。

    (四)評審委員會由省文化行政部門有關負責同志和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承擔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評審和專業咨詢。評審委員會設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主任由省文化行政部門有關負責同志擔任。

    (五)評審委員會根據本實施意見規定的申報標準進行評審,提出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項目,提交廳際聯席會議辦公室。評審工作應堅持科學、民主、公正的原則。

    (六)廳際聯席會議辦公室通過媒體對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項目進行社會公示,公示期30天。

    (七)廳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根據評審委員會的評審意見和公示結果,擬定入選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名單,經廳際聯席會議審核同意后,上報省政府批準、公布。

    (八)省政府每兩年批準并公布一次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六、管理和監督

    (一)加大對入選項目的扶持力度。對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各級政府要給予相應的扶持,對入選項目的代表性傳人要有計劃地提供資助,鼓勵和支持其開展傳承活動。

    (二)申報主體必須履行其保護計劃中的各項承諾,按年度向廳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提交實施情況報告。

    (三)廳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組織專家對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進行定期評估、檢查和監督,對未履行保護承諾、出現問題的,視不同程度給予警告、嚴重警告直至除名處理。

    (四)廳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按照全國統一部署,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中,組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

    本實施意見由廳際聯席會議辦公室負責解釋。

    附件: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廳際聯席會議職責和成員

    附件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廳際聯席會議職責和成員

    一、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廳際聯席會議的職責

    (一)擬定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政策計劃,審定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

    (二)協調處理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涉及的重大事項。

    (三)審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上報省政府批準公布。

    (四)承辦省政府交辦的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其他工作。

    二、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廳際聯席會議成員名單

    召集人:郭俊民(省文化廳廳長)

    成員:

    崔為工(省文化廳副廳長)

    肖新明(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訾新建(省教育廳副廳長)

    王宏文(省民委副主任)

    楊玲(省財政廳副廳長)

    何雄(省建設廳副廳長)

    李亞白(省旅游局副局長)

    蔣承順(省體育局副局長)

    陳愛蘭(省文物局局長)

    張重剛(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

    何白鷗(省文聯副主席)

    楊杰(省社科聯副主席)

    秘書長:崔為工(兼)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原河南文化網 2009-04-2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