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是一項由聯合國支持、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保存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杰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為目的。世界遺產可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等非政府組織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協力組織,參與世界遺產的甄選、管理與保護工作。
甄選世界遺產的標準,簡而言之,是真實性與完整性。
世界遺產的選出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來投票開會決定的,這個委員會于1976年召開第一屆會議,從那以后,每年在全球不同的締約國舉行一次正式會議,必要時也會緊急召集臨時會議。選出世界遺產的目的在于呼吁人類珍惜、保護、拯救和重視這些地球上獨特的景點。
世界遺產的申報程序分為五個步驟,歷時18個月:一是締約國正式向世界遺產委員會提交申遺材料;二是世界遺產中心對申遺材料進行技術審查;三是國際技術咨詢機構(自然遺產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對提名地進行實地考察評估;四是技術咨詢機構和世界遺產中心給出評估報告和審核意見;五是世界遺產大會審議。目前,澄江化石地申遺工作已經走完前四步,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6月底即可見分曉。
世界遺產不只是一種榮譽,或是旅游金字招牌,更是對遺產保護的鄭重承諾。一項世界遺產在受到天災、人禍時,可以得到全人類的力量協助救災,保存原跡。中國的麗江古城曾由此受益。
截止2010年8月,中國已有42處世界遺產,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8處,世界自然遺產7處,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5處,文化景觀2處。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長城、敦煌莫高窟、明清皇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曲阜孔府、孔廟、孔林、武當山古建筑群、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廬山、麗江古城、平遙古城、蘇州古典園林、頤和園、天壇、大足石刻、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清東陵(河北)、清西陵(河北)、明孝陵(江蘇)、十三陵(北京)、盛京三陵(遼寧)]、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龍門石窟(河南)、都江堰 —青城山(四川)、云岡石窟(山西)、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吉林、遼寧)、澳門歷史城區、安陽殷墟(河南)、開平碉樓與古村落(廣東)、福建土樓、五臺山(山西)、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包括周公測景臺、登封觀星臺、嵩岳寺塔、太室闕、中岳廟、少室闕、啟母闕、嵩陽書院、會善寺和少林寺建筑群(河南)]。
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九寨溝風景名勝區、黃龍風景名勝區、三江并流、四川臥龍熊貓保護基地、中國南方喀斯特、中國丹霞。
世界文化自然遺產:泰山、黃山、廬山國家公園、峨眉山和樂山大佛、武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