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的特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石質,二是雕刻造型及紋飾。石質是大自然造成,是先天的、定性的,不易變化的,如人的秉性,常言“江山易改,秉性難移。”硯的造型紋飾是可以變化的,是后天的,可因時因人而異,千變萬化,這個過程就是硯的歷史。硯的鑒別、硯種的區分,主要在于石質特點的不同。由于各硯種地貌環境、地質條件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硯石,各地硯石有著不可互代的品質,這就是中國石硯多以產地為名的主要原因,這也是鑒別石硯的主要方面。
天壇盤谷硯產于河南省濟源市,其硯石產于濟源境內著名的天壇山下盤谷而名。由于近二十余年來,稱此硯有“盤谷硯”或“天壇硯”的兩個稱謂,這樣造成了些誤解,使得有人認為是兩個硯種,其實只有盤谷產硯石。根據地質學角度考察,從理論說天壇山應有硯石,然而至今還未發現理想硯礦。為減少誤解,今天特地將二個地名合而為一稱天壇盤谷硯,簡稱盤谷硯、盤硯。
盤谷硯的發展,歷史悠久與中華文明同步。從硯的命名可以看出這些情況:盤谷是盤古開天故事的發生地,而天壇則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軒黃帝設壇祭天的地方。從歷史遺跡上說,濟源有仰韶文化遺址,出土有研磨器。春秋時至圣先天師孔子帶弟子周游列國,活動與山東、河南等地,至今遺跡很多,世代相傳的事跡很多。其弟子子路被尊為制硯祖師,至今祭祀不絕。從硯的出土文物看,濟源有漢代四龍硯。此硯造型渾樸巧妙,雕工精湛細致,距今已二千余年。文字記載最早為唐代文豪韓愈寫下的《天壇硯銘》和《送李愿歸盤谷序》文,此一銘一文,使盤谷硯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爾后,歷代文人墨客對盤谷、對盤硯的歌詠至隆。特別是清代乾隆皇帝撰文并書的《盤谷考證》巨型磨崖石刻和《歌盤合契》御碑,使盤谷硯逐步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內涵,這在全國的硯石礦區也是窄見和唯一的。使硯石產地盤谷成為文人向往的心靈圣地,盤谷硯成為文人墨客的珍愛,成為中華文化的象征。硯的造型和紋飾也逐漸形成了具有河洛文化、中原特色的藝術風格。
現在重點講一下關于硯石特征的問題。硯石特征是由地理條件所決定,地理條件是由地質變化而來的。濟源的地理情況是西有王屋山天壇山,南有黃河、北邙嶺,北有太行山與王屋山、北邙山相接,三面環山與東部平原形成了獨特的牛角川。硯產則產于牛角川北部的太行山盤谷一帶。天壇山是王屋主峰、盤谷在天壇山以東面。盤谷硯石礦層分布于被稱為太行山“盤谷斷層”的懸崖之中。其地懸崖絕壁、山高路險,硯礦頂部由巨型巖層覆蓋,硯石極為不易開采。
根據硯石礦區巖層的分析,盤谷硯石藏在距今6億年,被地質學稱為塞武紀的地層中。硯石的形成情況是:在六億年前的華夏大陸是一片茫茫海洋,由于現在太行山的地區的海底逐漸隆起,接受海洋淺海狀態的沉積,形成了瀉湖環境。后期流水不暢,使水中物質達到飽和程度,而呈膠體狀態。濟源一帶在形成了一個局限性的“臺內淺海盆”環境。因而具備了硯石物質的沉積條件,形成被地質學稱為“泥質板巖、變質巖”的硯礦層。后又歷經海洋的多次隆起與沉陷,使硯礦層上部接受沉積形成巖層,又經燕山運動等的劇烈變化,從而形成了巨大落差的斷層,這就是硯石的家。硯石在巖石的重壓和地熱及泉水的滋潤等復雜條件下,形成了今天獨特的盤谷硯石。
盤谷硯石主要分類有青紫系列、青綠系列和多彩特殊系列三類。青紫系列硯石是在氧化地質變化過程中形成,青綠系列是在缺氧的地質變化過程中形成,多彩特殊硯石則是在特殊的地質變化過程中形成。由于在硯石的前期形成過程中沉積物豐富的原因,使硯石有十數種復雜的礦物成份。主要有絹云母、方解石、石英、電氣石、白云石、鐵、金紅石、斜長石、粘土等物質。盤谷硯品類多樣,主要有青斑、紅墩、天蘭、豬血紅、紫泥、柳芽黃、麥葉綠、三彩、子母、瓜籽等。硯石特征有墨斑、金線、玉帶、金星、銀星、蕉白等;這些是區別于其它硯種的地方。
硯石在形成過程中由泥綠石填充石縫被稱為金線,由方解石填充被稱為玉帶;稀有的金星、銀星為硯石中黃褐色、白色云母形成;硯石綠色、紅色的變化,由其所含鐵質成份、數量的不同而決定;沉積物質的變化海水運動、形成了硯石紋理的變化;瓜籽石則是在飽和海水運動中的“湯圓”現象而形成;硯物質的平行有序結構使硯石保溫;硯石物質的粒度適中和物質組成使硯石有剛柔相濟的特征。所有這些都是大自然的造化,是大地賜與人類的寶貴財產。
去年以來,硯聯會開展了編輯《中華硯文化大全》的工作,今年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也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中國工藝美集成》的編輯工作,這些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歷史上關于硯的書籍屈指可數,很為稱少。為了硯業的發展、傳承,建議河南當前的幾個硯種要重視這項工作,積極配合硯聯會的《中華硯文化大全》的編輯工作和工美的《中國工藝美術集成河南卷》工作,使兩個各有側重的工作搞好。因為工藝集成一書涉及面廣、篇幅少、含量受限,中華硯文化大全就顯得十分重要和獨特。河南可以先出各硯種代表作品的硯譜,進行宣傳。爾后再寫出涵蓋多方面內容的專著來,這是一件有非常歷史意義的事。
另外,對于硯的傳統遺產的挖掘,可在做好當前硯種工作的同時,進行一些失傳硯品的再現工作。根據史料記載,河南有近二十個硯石品種,這方面情況另行匯報。如挖掘出來一定洋洋大觀,如星辰光輝燦爛。
硯文化事業前途無量,任重道遠,祝會議成功!祝參展者作品的成功!【原標題:天壇盤谷硯特征解密——張書碧】